2018年02月02日 星期五
医事进展

    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降低胃癌发病率

    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季加孚教授领衔的“胃癌综合防治体系关键技术的创建及其应用”,证实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使胃癌发病率降低39%,并首次明确了其对重度癌前病变人群和老年人群也具有预防胃癌的作用;确立了我国进展期胃癌手术及围术期治疗的规范与方案,显著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及生存率。

    可食用气敏胶囊有助于诊断肠道疾病

    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研究人员参与研发了一种可食用的气敏胶囊,有望改变肠道疾病的预防和诊断方式。气敏胶囊的大小和普通药丸类似,可以实时测量人体肠道内气体中氢、二氧化碳和氧的含量并将数据发送到手机上,吞下的胶囊会在一定时段后自动排出体外。气敏胶囊可以准确显示食物开始消化的时间,并有效测定肠胃微生物的活动情况。

    阻断血管生长因子可抑制肿瘤生长

    由于癌细胞分裂特别快,导致肿瘤部位的血管不受控制地生长,给肿瘤提供了充足的氧气和养分。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和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家合作,找到了新的抗肿瘤血管生长的切入点。小鼠实验显示,当特定的信号分子被关闭时,肿瘤在晚期形成的血管会少很多,肿瘤生长变慢,形成较少的癌转移。

    研究团队发现,由内皮细胞构成的受体TIE1增多会加速血管和整个肿瘤的生长,这种效应发生在肿瘤发展的后期阶段。TIE1还可以使血管壁失去稳定,从而促使癌转移。

    新靶点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途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张力教授团队与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肖庆忠教授团队合作,研究血管损伤后内膜异常增生的形成机制,系统阐述了一个全新发现的靶点,非编码小RNA——miR-22在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为解决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难题提供了新途径。

    miR-22作为血管异常重构性疾病治疗靶点,能够通过调控MECP-2和EVI-1,减轻血管损伤后的病理性内膜增生,从而改善血管病理性重构,减轻血管狭窄。

    男性晚育使下一代高度近视率增五成

    由瞿佳、金子兵领衔的温州医科大学科研团队近日宣布,在针对早发型儿童高度近视(更少环境因素作用)研究中,发现全新的早发型高度近视致病基因BSG;同时发现,父母双方在完全没有携带高度近视基因的前提下,如果生育时父亲年龄超过35岁,那么他们下一代发生高度近视的概率会增加,最高增加到50%。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