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12日 星期五
近日,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声称,“多吃主食死得更早”、“脂肪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无相关性”、“多吃好的脂肪,吃油,可能让你活得更长”。那么——
多吃主食真的死得快吗?

    碳水化合物并不等同于主食

    此项研究的结论是,较高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与总死亡率的风险增加有关。其中,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为77.2%的人群死亡人数,比碳水化合物摄入较少的人群高28%。

    由于我们平常摄取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主食,因此,有些人就把这个结论解读为“多吃主食死得快”,这很明显是断章取义。因为碳水化合物并不等同于主食。主食只是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之一,水果、蔬菜、豆类、坚果及各种甜食等食物也能提供碳水化合物。

    主食也不仅仅只有米饭、馒头这类精细主食,还有全谷物、薯类、杂豆类等。在这个研究中,作者没有明确指出碳水化合物是来源于精细主食还是包含其他。因此,我们不能生搬硬套,硬是把碳水化合物的结论说成是主食的。

    事实上,这项研究的结论也未必适用于每个人。这些中国受访者中,中学以下文化的人占大多数(85.6%),中、高身体活动水平的人占比也很高(84.6%),可见这对于大部分的办公室白领来说并不适用。也就是说,这样的研究结论未必适用于每个人。

    靠不吃主食减肥不科学

    有些人认为,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会引起肥胖,如果不吃就可以减肥,这是不对的。

    因为肥胖并不是吃主食导致的。导致肥胖的真正原因是能量摄入过多,即摄入的总能量大于消耗的总能量。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也不是最容易发胖的,因为相比起碳水化合物,脂肪提供的热量更多,再加上含脂肪的食物口感好,容易吃多,摄入的能量也就更多。

    不吃主食也未必能减肥。如果不吃主食能帮助减少能量的总摄入量(不会因此吃更多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的确有助于体重的控制。但是,不吃主食会减少主食中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摄入,还可能因此吃更多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最终因为营养素摄入不均衡而危害健康,如引发酮症、高尿酸血症、肾功能紊乱等问题,此外对于长期的体重控制也不利。

    该结论不符合中国国情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第一条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这是以我国的饮食实践和大量调查研究的结果为基础提出来的。没有一种天然的食物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所有营养素,因此,食物多样是实践合理膳食的关键,多种多样的食物才能满足人体的营养需要。合理膳食模式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结直肠癌、乳腺癌的发病风险。谷类为主是合理膳食的重要特征。

    近30年来,我国居民谷类食物的消费量逐年下降,动物性食物和油脂摄入量逐年增多,导致能量过剩;再加上谷类食物过度精加工导致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丢失和摄入量不足,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慢性病的发生风险。

    马博士健康团认为,该研究样本使用的数据不符合我国居民的实际情况。因为在这项研究中,中国受访者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为67%,而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2012年我国居民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只有55%(这个比例在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合理范围内50%-65%),把结果简单地解读为多吃碳水化合物对健康有害,多吃脂肪对身体有益,是不符合实际、不合理的。建议每天摄入谷薯类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