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08日 星期五
乐见更多的科研人员勇担科普责任
□ 科普时报特约评论员 王大鹏

科苑视点

    12月5日至6日,中国科协第340次青年科学家论坛暨首届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论坛分科学传播、科学教育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三个专题深入探讨了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吸引了近200名来自全国的青年科研人员参加。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新浪微博主办的科学从这里传播——2017微博科学科普影响力论坛也于12月6日在北京举办。这两项活动都在一定程度上为科普加油助威,摇旗呐喊,也让从事科普的科研人员信心倍增。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2016年的“科技三会”上做出的重要指示。为了把科学普及这一“翼”打造得更强大,进而实现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两翼齐飞”,需要有更多的科研人员勇担科普责任,用实际行动参与到科普中来。

    科研人员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发现者、生产者、创建者。他们经常被认为是“科普的第一发球员”。同时因为科研人员处于科学研究的最前沿,在其所属的领域里游刃有余,所以同专门从事科学传播的机构和媒体相比,他们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科学知识在传播过程中出现差错,保证科学传播的正确性。但是因为各种因素的左右,科研人员还存在着从事科普的“四不”窘态,即不愿做科普、不屑做科普、不擅长做科普以及不敢做科普。

    但另外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青年科研人员站在了科普的前线,他们通过各种平台身体力行地开展着科普,比如中国首位卡尔·萨根奖得主、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人称“北斗女神”的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博导徐颖,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钟大厨”钟凯,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等等。这些年轻的科研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科普的代言人,他们通过自己的科普行为带动着身边的科研人员积极投身科普,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科普内容,推动着科普事业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后,科普工作的主要矛盾是国家、社会、人民对科普的需求和科普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化解这种矛盾则需要更多的科研人员承担起科普的责任与义务,把科普内化为自觉的行动,让科学知识的力量为广大公众所掌握,从而打牢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础。

    当然,让科研人员承担起科普的责任和义务也需要我们从多方努力破除上述“窘态”。首先,应该研究把科普纳入到项目预算、团队人员配置、项目结题等环节中,改变科研人员不愿做科普的状况。其次,要提高对科普重要性的认识,科普不是“小儿科”,而是科技、教育、经济和社会工作的一部分,虽然科普的作用是“润物细无声”的。再次,要为有志于做科普的科研人员提供相关的渠道和平台,以便他们可以习得科普的相关技能,改善他们不擅长做科普的境况。最后,还应该创造包容性的科学文化环境并改善科研人员与媒体之间的关系,打通科普的各个环节,营造有利于科普的氛围。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新时代我们乐见更多的科研人员勇担科普责任,也期待科普这一“翼”真正强大起来。

    (作者系中国科普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