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0日 星期五
工业文化遗产:人类文明的新话题(3)
鲁尔变身的亮点在哪里
□ 程 萍
杜伊斯堡市北部的蒂森·克虏伯钢铁厂改建的景观公园,炼钢高炉成为游客学习炼钢知识和登高俯瞰的瞭望塔。
建筑独特的多特蒙德市措伦煤矿旧址。这里已成为煤矿工业博物馆。 程萍 摄

    萍踪悟语

    随着资源枯竭,煤钢工业衰落,历经二三十年曲折,鲁尔区走出了一条重生之路,成为老工业区“变身”的楷模。这并不仅仅是因为那些废弃的煤矿、钢铁厂被改造成公园、博物馆、休闲娱乐场所。鲁尔模式的亮点,还在于它以一体化思路推进区域整体改造并取得了成功。

    鲁尔区并非独立的行政机构,而是指“鲁尔区城市联盟”所属德国北威州11个直辖市和4个县级市、总计54个镇的所辖区域,因流经该区的鲁尔河得名。将一个松散型的城市联盟整合在一起实施一体化改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处理大量工业遗存?如何治理污染和进行环境再造?这些话题曾经成为鲁尔区各市政府和民众关注的焦点。

    鲁尔区的一体化改造在大致经历了“否定排斥”、“迷茫纠结”、“谨慎尝试”阶段后,最终统一到实施区域整体综合开发利用的思路上来。例如,对奥伯豪森市一个巨大工业储气罐的拆除,需要花费约2000万马克。处理钢铁和煤焦化工业长期以来沉积在土壤中的重金属工业污染物,更是一件需要长期投入的事。重重困难使得有些倒闭的工厂和矿山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无人问津。

    鲁尔区的“变身”,始于1998年开始的、由鲁尔区区域管理委员会(KVR)组织实施的长达10年之久的区域性综合整治与复兴计划——国际建筑展计划。该计划对鲁尔区工业结构转型、旧工业建筑和废弃地改造和重新利用、当地自然和生态环境的恢复、就业和住房等社会经济问题的解决,进行了系统的考虑和规划。100多个项目像拼图游戏一般散布在鲁尔区大小城市,7个主题构成了整个计划的操作框架,将工业博览会和招商、商务交流和交易、旅游等融合在一起,使参展、招商、交易、旅游等一体完成。其中“工业遗产旅游之路”专题旅游线路设计,包括19个工业遗产旅游景点,6个国家级的工业技术和社会史博物馆,12个典型的工业聚落,以及9个利用废弃的工业设施改造而成的瞭望塔。还规划设计了覆盖整个鲁尔区、包括500个地点的25条专题旅游路线。

    通过统一的视觉识别符号设计,建立了“工业遗产旅游之路”独特的黄色符号标志,与此配套的是若干立式黑色铸铁的旅游信息说明牌,随处可见的路标也采用棕色作为标准色,建立了“工业遗产旅游之路”的专门网站。这个策划使鲁尔区的文化整合和工业遗产旅游,从各市零星的独立开发,走向区域性的文化都市战略开发。

    在一体化设计规划中,鲁尔区特别注重各城市间的合作,统一治理河流、大气和土壤污染,将工业遗产改造与环境恢复紧密结合,大量种植树木和各类植物,精心塑造每一处景观,将多元文化融入自然。同时,注重在整个区域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城市群,避免“多城一面”。

    如今,穿行在鲁尔区,如同行走在一个巨大的露天公园。农田、绿地、森林、时尚的商业区、漂亮的住宅、博物馆、展览馆和影剧院……天空蔚蓝,绿荫环绕,让人心旷神怡。奥伯豪森市巨大的工业储气罐找到了最好的出路,底层被改造成潜水俱乐部,上部则是购物中心和展览中心。位于杜伊斯堡市北部、原属蒂森·克虏伯集团的钢铁厂,已成为著名的景观公园。登上高炉改造的瞭望塔,整个城市一览无余。位于波鸿市的一个轧钢车间已改建成为欧盟管辖的音乐厅,每年举办300多场演出和各类文化活动,来自欧盟各国和世界各地的人们聚集在这里欣赏交响乐,听众认为,交响乐是大工业的产物,就该在这样的环境中去感受。

    多特蒙德市的措伦煤矿工业博物馆外观很特别,与鲁尔区绝大多数工业建筑不同,保留着部分中世纪的痕迹。巴洛克风格的小塔、早期哥特式的窗户和大门……这些古典主义元素和流行风格混搭,不仅表现出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在宗教般的凝重中又让人感到几分明朗和轻快。引起我注意的是,煤炭虽然枯竭了,煤气尚可利用,在改造中,他们将煤气引入旁边的多特蒙德市行政学院,为学院提供能源。

    在德国,不仅鲁尔区实现了华丽转身,其他城市同样有许多值得讲述的故事,比如恩格斯的故乡乌伯塔尔。我们下期再谈。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