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22日 星期五
倡导文明不能只靠宣传
——“观厕”小记之一

    有心插柳

    □ 朱效民

    吃喝拉撒睡都是人的天然本性,在英语中“上厕所”有一个有趣的说法是“answer the call of nature”,其含义即是“响应自然的呼唤”。世界上不但有厕所日(每年11月19日),而且还有专门的世界厕所组织(WTO,注意与世界贸易组织的简写是相同的),可见上厕所也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关心的话题。

    从历史上看,厕所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成为一个让人感觉自然、舒适、惬意的地方,这从厕所名称的演变历史就可管窥一斑。英语中厕所的早期名称是WC,是厕所里的水箱water closet的简写,由于WC容易让人产生简陋、不干净的联想,已普遍被弃用。随之而起的名称是来源于法语的toilet,含义是公共洗手间,有洁净、舒适的感觉,还可以在里面梳妆打扮一番,法语“香水”一词(eaudutoilet)也和toilet有关,可见颇有一些高雅的意味儿了。

    现在为了进一步淡化上厕所的感觉,在一般公众场所,厕所索性仅以性别显示,男用的多写上men,或gent's,女用的则写上women或ladies'。日本厕所的汉字名称是“化粧室”,有化妆室、更衣间的意思,日本宾馆里的马桶还配有坐垫加温以及温水自动冲洗的设施,如厕真的越来越是一种享受了。在台湾,一些饭店里的男厕叫观瀑台,女厕叫听雨轩,简直都有点儿诗情画意了。

    改革开放之初,随着外国游客的进出,中国的厕所就随之“臭名远播”了,不仅简陋肮脏,而且可以按“味儿”索骥。有国际友人戏称中国当时的厕所是“你好”厕所,因为厕所内各个蹲坑不但一览无余,相互间没有隔板,甚至有的厕所还会有面对面的两排蹲坑,因此大家一起如厕时可以坦诚相见、互致问候。厕所如此,人何以堪?中国人如厕的行为举止就更谈不上了。

    如今,3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的厕所尤其在大城市,硬件方面已经基本与国际接轨了,但在软件方面如公共管理、如厕行为等方面仍然相对滞后,不时为人所诟病。如网上报道,一中国女游客在欧洲可以一掷几千欧元买名表,但旅途停车时却不舍得花0.7欧元上厕所,居然要求和男士们一起到野地里解决。至于中国游客如厕时大小便后不冲水、顺手带走厕纸、甚至踩在马桶上方便、小孩在大街上随地便溺等不文明行为更是屡见报端、不一而足,真可谓有钱就任性、无知便无畏。

    似乎是最近几年,国内对厕所文明行为的宣传突然多了起来,走进各地的男厕所,但见几乎每个小便池的上方墙壁都有各种各样的文明宣传。有好言相劝的——“前进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有直言不讳的——“扫射、乱射,不如瞄准再射”,还有讽刺挖苦的——“尿不进是因为你软,滴外面是因为你短”。除了宣传用语,有的还配有风景图片以及诗词佳句,另外经常还有“亮角落”设计公司的小笑话、小漫画——字和画都比较小,不由得吸引男士们在方便时不断“向前进”,真可谓用心良苦。有时小便池一边的整个一面墙都红红绿绿的,简直成为厕所一景。

    笔者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厕所里也见到过一些文明宣传的呼吁,但只是偶尔会在洗手池的上方有一句话:“出于对下一位如厕者的礼貌,请保持马桶和水池的清洁”。有的还要求洗完手后把洗手池上面的水迹抹干净——可见要求比我们高多了,但其宣传绝不是我们这般的铺天盖地。

    显然,光是一味儿地加强宣传力度,单方面要求宣传对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基本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从提倡、传播的角度还需要另辟蹊径、转换思路。我们下次再谈。

    (作者系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副教授,亚洲科学传播中心委员会委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