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日前发布了其自主生产的国内首套“2015年中国1:10万土地覆被数据产品”。
土地覆被数据及其变化信息被公认为是全球环境变化、区域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管理、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国情监测等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数据资源。目前全球有八套土地覆被数据产品被我国科研人员所选用,但上述产品无法满足研究国内相关问题对数据时效和精度的需求。
自2014年12月开始,共享平台启动了2015年中国1:10万土地覆被数据产品生产的筹划工作,共享平台负责人杨雅萍高级工程师组织了11个技术可靠的土地覆被科研团队,历时两年、投入百余人,行程十万公里,采集数万张照片,最终完成全国土地覆被遥感解译工作。
该科研团队建立了科学客观的新土地覆被分类体系;独创了毗邻单位优先接边的同步解译接边方法;开发了样点在线解译辅助判读系统;建立分区域分类型的解译标志辞典;并首创了系统的质量控制体系,采集大量室内和野外样本来辅助判读和验证解译结果,保证了数据产品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中国工程院孙九林院士认为:“2015年中国1:10万土地覆被数据产品”不但有助于地球变化能量平衡、碳循环及其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科学前沿理论研究,而且能够为地理、资源、生态、环境、林业和湿地等相关领域的政府政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科技网 2016.12.26 文/马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