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9日 星期四
狄更斯书写圣诞“启示”

    一年一度的圣诞节来了,过了。对我而言,西方的圣诞节并没有多少情感的联想,这毕竟是他人的佳节,如同我们传统的节日并不一定受到别人的认同一样。

    不过圣诞节于我也有一点有趣的回忆:上个世纪80年代,我有几次出国访问,阴差阳错赶上了圣诞节。时届岁末,又值寒冬,当地的人都忙着过节,于是出访计划纷纷泡汤,我也因此目睹了西方圣诞节的情形。

    圣诞节是欢乐的,充满家人团聚的幸福氛围,这和我们过除夕是相似的。不过,在摩天大楼的墙根,或冷冷清清的地铁站台,依然可见蜷缩倒卧的流浪汉;一群老老少少的无家可归者,在收容中心排着长队,等候着施舍的一顿圣诞晚餐。几家欢乐几家愁,世间贫富不均比比皆是,但在节日里似乎显得格外触目惊心。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对于他那个时代(19世纪)的社会矛盾以及童工的悲惨命运是十分熟悉的,他小时候当过童工,后来访问过英格兰的锡矿区,目睹许多童工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干着繁重的活儿,深知穷苦儿童的悲惨生活。据说英国医生斯密斯吁请他,在报刊上著文呼吁通过一项限制工厂劳动日的法律,以改善童工的不幸待遇。狄更斯答应对方的请求,准备写一本题为《代表穷人的孩子向英国人民呼吁》的小册子。后来他改了主意,决定还是以文学形式,去揭露这一社会问题,以唤起人们的良知。

    狄更斯告诉斯密斯,他将创作一系列故事,每年圣诞节前发表。于是在狄更斯大量的作品清单中,除了享有盛誉的《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老古玩店》等之外,又留下了不朽的《圣诞欢歌》以及其他以圣诞节为题材的作品,中文译本为《圣诞故事集》,收有《圣诞颂歌》(即《圣诞欢歌》)、《教堂钟声》、《炉边蟋蟀》、《人生的战斗》、《着魔的人》等作品。

    《圣诞欢歌》的情节并不复杂,写一位吝啬鬼私刻鲁挤(也有的译为斯克掳奇)在圣诞节前夜回到家里,发生了三个幽灵前来访问的离奇故事。私刻鲁挤是个商号老板,一个缺乏同情心、性情孤僻的老人,他对圣诞节毫无兴趣,既拒绝亲外甥前来邀请他参加家庭聚会,也拒绝为穷人过节募捐一个先令。他回到冷清的家里,奇迹发生了。先是死去多年的合伙人马奇的鬼魂出现了,并且告诉他有三个幽灵将要来访问。

    这三个幽灵分别是“过去圣诞节之灵”、“现在圣诞节之灵”、“未来圣诞节之灵”。在他们引领下,私刻鲁挤看到了自己的过去,他曾经拥有的纯真的青年时代,他也曾经有过的爱情和对亲人的真挚感情,他还看见了圣诞节的美好,看到了自己的自私、冷酷,而别人对他却相当宽容,这些都使私刻鲁挤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特别是“未来圣诞节之灵”把他带到自己的尸体和坟墓前,他看到那遭人洗劫、被人遗弃、无人守护、没人哭泣、缺人照料的尸体,一向冷酷无情的他幡然醒悟,决定痛改前非,从新做人。

    虽然这些鬼怪故事终归是一个梦,但是梦醒了的私刻鲁挤的确变了。他高高兴兴地同外甥一起欢度圣诞节,他给员工涨了薪水并送去烤鹅,他为穷人捐赠大笔款项……他也因此享受了人间的温暖,“要是世上有谁知道怎样好好地过圣诞节,那就是他了。但愿这句话对于我们,对于我们大家都是中肯之言。”狄更斯在小说结尾这样写道,这大概也是作家的期盼吧。

    《圣诞颂歌》于1843年12月19日出版,首印6000册,在圣诞节前销售一空,该书共印到24版,可见受欢迎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不朽的《圣诞欢歌》以及狄更斯其他以圣诞节为题材的作品,给予读者以仁爱、善良的心灵拥抱世界的启示,是与圣诞节的主旨一样世代传承的。这也是今天重温这部经典的收获吧!    文/金涛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