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2015年发布《世界土壤资源状况》报告显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土地资源状况仅为一般、较差或很差,土壤恶化的速度远超其改善的速度。
根据此前公布的土壤调查公报,我国土壤污染形势异常严峻,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复合型污染的比重上升。监管体系不健全,投入力度匮乏、防治意识薄弱等成为不容忽视的短板。外加由土壤污染引发的食品安全及群体事件逐年递增,可以说,土壤污染防治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民众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6年5月28日,“土十条”横空出世,提出未来工作目标: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自国家版“土十条”出台之后,辽宁、山西、甘肃、广东、四川、宁夏等多个省份开始酝酿地方“土十条”细则,真可谓万里江山一片“土”。
紧接着就是业内预测的千亿乃至万亿市场,如何如何,乍听起来我国土壤修复的前景极为乐观,但政策落地后的表现,还是结结实实浇了一盆冷水。至少,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土壤修复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那些渴望短时间内大捞一笔的想法不靠谱。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主任陈同斌表示,从上市的环保企业来看,属于土壤修复领域内的至今没有一家,与水处理领域30家、大气治理领域15家、固废处理领域8家相比,还是空白。
由此可见,土壤修复的蛋糕并没有那么容易吃到,原因何在?中国环保在线认为,在政策与配套细则逐步完善并落地的大前提下,修复资金是决定土壤修复产业兴衰存亡的关键所在。土壤环境保护的受益群体是抽象的,建立和大气、水、垃圾处理同样的商业模式和融资模式并非易事。
2016年,中央预算给土壤污染防治发了130多亿的“大红包”,加上地方财政支持,大致有几百亿的专项修复资金。然而,土壤修复是个“吞钱”的营生,几百亿不过是杯水车薪,解不了燃眉之急。
所以,不管是千亿还是万亿,土壤修复市场的开辟以及盈利,都不是一场快餐式的游戏,而是一次需要脚踏实地苦心经营,耐得住寂寞,抗得了打击,不忘初心的抉择,如此方可成为真正的行业龙头和领军企业。
中国环保在线2016.11.2 文/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