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食用快捷、价格低廉的方便面,被日本人称为二十世纪的日本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它与美国麦当劳出现的年代相同,都是1950年代。
同样是迅速填饱肚子的快餐,甚至同样被人们当做热量高、营养低的垃圾食物,麦当劳并不比方便面更好。但它由于将其产品与优质的服务理念合一,很快做大做强,成为全球最大的连锁企业之一。方便面出售的是与服务脱钩的单纯产品,很难进入亚洲以外的大陆,也没有形成大面积覆盖的企业集团。
做到亚洲方便面产业前三位的,台湾有两家:康师傅和统一;印尼有一家:印多福。过去20年间的方便面革命,使创立康师傅的魏氏兄弟成为台湾第三富家族。印多福则得益于苏哈托独裁时期取得垄断的磨面许可,使其背后的家族成为巨富。
在亚洲本土,经常食用方便面的人数,据统计在10亿左右,每年的方便面市场销售份额超过300亿美元,这就决定了它的产与销,必然是各大品牌的必争之地。
市场日渐萎缩,原因何在
印多福在方便面的战绩斐然,亦得益于亚洲各国各自为战、独尊自有品牌的优势所在。印尼人口2.5亿,排世界第四位,约有一亿人每日生活费低于2美元。有报道说,许多人把可以低至0.1美元一包的中低端方便面当做主食。
中国也是方便面消费大国,销售总数也在下降。有生产厂商提供的一份数据说,方便面销量在2010年达到501.51亿份的峰值,2011年减量到483.83亿份,2012年下降到464.23亿份。到了2013年,根据伯恩斯坦的数据,中国的方便面销售增长同样在下降,从2012年的12%降至2013年的3%。
对于方便面在中国遭遇困境的原因分析,有媒体引述国内较大厂商的观点,认为主因是中国的方便面被部分人妖魔化了,甚至中国人提到方便面第一反应就是不健康的,其次的原因才是缺少创新。
在食品行业内专家看来,方便面的质量一直不高,是它趋向末路的原因。近年来方便面多种品牌相继被爆“质量门”,涉及了面、油、调料包、添加剂直到包装纸。有位专家甚至表示,“我本身对方便面就很失望,没营养不健康还出现问题”。
而在更具专业素质的分析人士看来,主因在于人口结构的变化。花旗分析师就曾表示,中国的外来务工人员和学生人数增长率近年有所下降,这对方便面生产商来说是坏消息,因为这两大群体是方便食品的消费主力。
竞争与发展,都缺少足够创意
方便面市场日渐萎缩,加剧了方便面厂商的竞争。
2013年上半年,康师傅在中国方便面的市场占有率下滑两个百分点,约为55%。为了维持它的领先优势,它与同样来自台湾的统一方便面大打商战。
有消息称,康师傅曾用与销售终端签订排他性协议的方式补贴费用,此举令统一丧失了近4万个杂货店和小超市渠道。上海博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剑锋则认为,即便统一也不能说自己没有这么做过。买断终端零售店是快消业惯例,这种做法成本更高,会侵蚀利润,不足为长久之计。
另一方式是2013年,康师傅持续了约一年的桶面添加火腿肠促销。“一根火腿肠增加了差不多3毛钱的成本。”一位业内人士估算说。方便面成本占70%至80%,桶装方便面的零售价约为3.5元,出厂价格更低,3毛钱占成本的比例不可忽视。
这本是由统一发起的营销战。考虑到成本因素,它仅在6成产品中搭赠火腿肠,而康师傅桶桶都送。康师傅的解释是,量足够大可摊薄采购成本,赠送火腿肠也能盈利。
如此明争暗战,使统一企业从中国方便面销量排名第二下滑至第四,此后它因推出老坛酸菜牛肉面,在2011年结束了连续2年的亏损,又于2013年11月推出全新红烧牛肉面,艰难夺回销量第二的地位。
竞争与发展,都缺少足够创意。这一点,差不多是方便面厂商的通病。缺少完备的优质服务,缺少优越的经营理念,加上没有秩序的竞争和没有创意的求新,阻碍了方便面厂商的做大做强。
如果确如花旗分析师所说,方便面发展遇到瓶颈是由于中国的外来务工人员和学生人数增长率下降,方便食品的消费主力在人口结构上发生了变化,那么,靠高端产品发展方便面行业,可能是南辕北辙。
《青年商旅报》 2014.4.11 文/蔡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