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24日 星期四
智能防伪颗粒 使假冒商品现原形
  研究人员展示在一张纸币上使用这种防伪颗粒的效果

  日前,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开发出的一种防伪颗粒,有望最大限度减少非法贸易,让假冒商品立即显出原形。

  这种防伪颗粒由一种聚合物制成,上面蚀刻有能够在近红外光源下发光的纳米晶体。其大小只有几百微米,可通过智能手机识别,适用于包括纸币、电子零件和艺术品在内的几乎所有物品。与其他防伪技术相比,具有难以伪造、便于识别、成本较低的特点。相关论文发表在4月13日出版的《自然·材料》杂志上。

  该技术由该校化学工程教授帕里克·道尔和林肯实验室阿尔伯特·威斯顿率领的研究团队研发。这些粒子容易制造并集成到各种材料中,能承受极端温度、阳光暴晒和严重磨损。它们也可以配备传感器,用于记录所处的环境指标。

  这些防伪颗粒每个长约200微米,由不同条纹的纳米晶体组成,这种晶体被称为稀土转换纳米发光晶体。晶体掺杂有镱,钆,铒,铥等等金属元素,当暴露在近红外光下就会发出各种颜色的可见光。不同颜色的排列顺序可以让每个颗粒具有唯一性。通过改变这些元素的比例,研究人员可以让晶体发出任何颜色的可见光。

  研究人员使用一种名为软光刻的技术,在微型聚合物颗粒上印制、成型出微结构。每个聚合物颗粒中包含的纳米晶体会发出不同的颜色,使研究人员能够制成具有条纹状的聚合物纳米颗粒。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已经能够制造出同时包含9种颜色的纳米晶体,未来还有望制造出更多颜色。

  使用这种方法,研究人员可以生成数量庞大的独特标签。如果在每个颗粒上刻上6种条纹,按照宽度和排列顺序的不同就有100万种可能的颜色组合。当增加新的颗粒后,这种组合又会以指数级增加。

  中国科技网 2014.4.15文/王小龙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