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古代“痘衣法”,给健康儿童穿上患儿的衣服 |
疫苗给人类带来的价值不可估量。通过疫苗,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了一种疾病,就是天花。疫苗给我们的第二个价值就是降低医疗开支。美国的一项成本收益分析显示,在疫苗上每投资1美元可节约2美元至27美元的医疗支出。
东晋就能防治狂犬病
疫苗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人民观察到,有些患过传染病而康复的人,一般不再患同样的疾病。于是他们用物理方法(如捣碎、研磨)处理发病个体的组织脏器制成最原始的疫苗,这种疫苗虽然可能发生全身性副作用,存在散毒和造成新疫源的危险,但是在治疗和预防传染病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早在公元4世纪初,我国东晋葛洪所著《肘后方》中,就有关于防治狂犬病的记载,其中有云:“仍杀所咬犬,取脑傅之,后不复发。”杀掉咬人的狂犬,以其脑浆敷于被咬处,体现了“以毒攻毒”的思维方式。
天花因“种痘”被灭绝
在这种思维方式的指导下,我们的祖先发明了人痘接种术来对抗天花病毒的侵袭。据传,11世纪中国就有接种人痘获得成功的例子,17世纪逐渐普及。
早期人痘接种,使用的都是人身上自然发出的天花的痂,人们把它叫“时苗”。由于“时苗”的毒性很大,不能百分之百保证被接种者的生命安全,后来人又发明了“熟苗”接种之法。所谓“熟苗”指的是通过接种发出来的痘作为种苗,经过“养苗”、“选炼”,要连续种七代过后,这个种苗就非常精纯,火毒就汰尽了,给健康人种就非常安全了。法国哲学家伏尔泰这样高度赞扬人痘接种:“我听说100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样的习惯;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18世纪初,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法被引入欧洲。1796年,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注意到,乡村里的牛患了与天花相似的病,那些挤奶女工在接触到牛身上的疱疹时受到感染,身上也会长出小一些的疱疹,这就是牛痘。而感染过牛痘的人都不曾被传染上天花。詹纳发现,牛痘的病情症状比天花轻得多,它从不令牛死亡,更不会令人死亡,况且人在感染牛痘痊愈后不会留下任何疤痕。由于牛痘比人痘更安全、简便,牛痘接种术逐渐取代了人痘接种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牛痘疫苗的制造技术不断改进,甚至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免疫接种。1980年,天花在地球上灭绝,这是人类唯一消灭的传染病。
血清疗法创始人获诺奖
作为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位医学家,埃米尔·冯·贝林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抗毒素免疫”的新概念,经过300多次试验,终于证明,曾经感染过破伤风杆菌而依然存活的动物的血清,注射给刚感染破伤风杆菌的动物,可以预防破伤风病症的发作。
这一事实说明,耐受过破伤风的动物血清中有着对抗破伤风毒素的抗毒素,它能中和毒素,使之失效,这在医学上称为“抗毒素的被动免疫”。为此,年轻的贝林被誉为免疫学尤其是血清疗法的创始人。
1891年,血清疗法成为征服白喉的一种普遍有效的手段,该病的死亡率由当时的48%降到了13%。
小儿麻痹疫苗研制者率先接种
肺结核曾经被认为是无法医治的绝症。19世纪,德国“细菌学之父”赫德经过272次实验,成功地培养出了导致结核病的微生物。随后,为了对付这种微生物,法国科学家卡尔梅特和介朗整整研究了15年,一种含有稀薄活性肺结核细菌菌株的疫苗——“卡介苗”终于在1921年问世。到1961年介朗去世时,全世界已有两亿多人注射了这种抵抗肺结核病的疫苗。
小儿麻痹症,医学界称之为脊髓灰质炎,是威胁儿童生命和健康的瘟疫。美国索尔克医生于1955年成功地研制出灭过菌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索尔克医生让自己成为第一个接受疫苗接种的人。他说:“我把这看作是一种典礼和象征。”紧接着,全世界几百万的儿童开始排队等候注射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索尔克氏疫苗”。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终有一天会出现可以预防癌症、艾滋病等不治之症的疫苗。人类用疫苗筑起了隔离病毒的“防火墙”。 《北京日报》 文/母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