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09日 星期四
四夸克物质Zc(3900)入选物理学重要成果

  记者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北京谱仪实验国际合作组(BESIII合作组)发现四夸克物质Zc(3900),这一成果被国际物理学顶级期刊、美国物理学会主编的《物理》杂志选为2013年国际物理学领域重要成果,在11个入选项目中位列第一。

  据介绍,这个评选在物理学界极有公信力和影响力,入选成果在物理学界内外都曾引起轰动。同时,评选还综合考虑了成果在网络上的影响力、创新性,以及产生更先进技术的可能性等。

  BESIII合作组于2013年3月宣布发现了一个新的共振结构Zc(3900),因为其中含有一对正反粲夸克且带有和电子相同或相反的电荷,提示其中至少含有四个夸克——这极有可能是科学家们长期寻找的介子分子态或四夸克态。这一发现立即引发了实验和理论研究的热潮,得到了国际物理学界的高度评价。

  在之后的研究中,BESIII合作组又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宣布发现了一种Zc(3900)新的衰变模式,并确定了其自旋—宇称量子数;在两个不同的衰变末态中发现了两个新的共振结构,分别命名为Zc(4020)和Zc(4025),它们极有可能是Zc(3900)的质量较高的伴随态;首次观测到X(3872)在Y(4260)辐射跃迁中的产生。实验结果表明,Zc(3900)与此前发现的X(3872)、Y(4260)等粒子之间可能存在着实质性的关联,应当放在统一的框架内进行理论研究,探索它们的性质。

  2004年至2008年我国实施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进行重大改造工程,并新建了北京谱仪,其性能处于该能区同类装置国际领先地位。目前多项物理分析都在紧张进行中,实验物理学家们将与理论研究密切结合,进一步揭示这些奇特态粒子的性质。

  入选的其他10项研究成果分别为:太阳系外来客;暗物质探索依然不明朗;光波驻足一分钟;望远镜探测到古老宇宙光线扭曲;声音“激光”;氢原子宏观影像;小尺寸研究设备;马约拉纳费米子在纳米线中湮灭;量子研究长足进展;黑洞的内部结构。

  光明网 2014.1.1文/齐芳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