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09日 星期四
从国际订单看中国战机水平

  2013年,世界多款新型战机都纷纷投入订单争夺战。与以往的大规模订单不同,这些年的战斗机订单最多不过100多架,例如印度的战机订单。身为“金砖四国”的巴西,抛出来的订单不过36架,却让几个国际战机巨头争破了脑袋。但另一方面,战斗机价格高昂也令订单价值不菲,巴西36架战斗机最终报价高达45亿美元,最终获胜者却是单价最低的JAS-39“鹰狮”。

  一亿美元——这是现在战斗机单价的普遍看齐标准。当前追求先进战斗机的国家,基本都瞄准F-35、超级大黄蜂、台风、阵风等西方高性能战机,而且还必须是最新改进型号。因此,一亿美元几乎成为新一代先进战机的单价基准点。

  目前,新一代战机的技术标准不断拔高,前几年所谓的新型战机苏-30MKI、米格-29SMK等都变成过时产品,即使是苏-35也变得风光不再,就连阵风、台风的基本型号都已经被归入“普通三代机”。以“阵风”为例,投入国际市场竞争的型号,必须具备AESA雷达,同时还都升级了发动机推力,所配备的武器也琳琅满目。更重要的是,“阵风”的那些对手也同样如此。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类投入国际市场的先进战机,在技术水准上全都领先于生产国现役的型号。英国和法国的现役战机,尚都没有使用AESA雷达,而参与印度、巴西竞标的型号却都已拿AESA当最基本的卖点。

  西方国家由于经济不景气,再加上F-35、台风、阵风的单价上涨,批量生产的工作压力很大,部分国家甚至减少或取消了一些订单。整体上看,新一代战机的服役数量比冷战时期要远远不及,除了美国以外,其他西方国家的先进战机很少能超过200-300架。相比之下,印度、日本、韩国、沙特等亚洲国家,反而成为新一代战机的使用大户。

  与西方相比,俄罗斯和中国更加注重新型战机的研发工作。由于技术水平整体较落后,中俄两国的四代战机研制和三代机改进步伐都落后西方半拍。中国的歼-20、俄罗斯的T-50仍处于紧张的试飞阶段,距离技术成熟尚需多年努力。而中国和俄罗斯的AESA技术仍不如西方成熟,现有的苏-35和歼-10B都只有少量成品,大批三代机都面临升级改造。

  美国方面,虽然AESA等新一代战机技术已非常成熟,但三代机改进却仍没有全面铺开。一些战机先进技术,已应用于各种出口型号多年,一方面检验了这些技术的可靠性;一方面也通过量产降低了成本,这一切都为美国自身大规模改进三代机开通了道路。凤凰军事 2013.12.30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