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虎门销烟,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了大量的清代档案史料,这批珍贵的资料里记录了这一事件鲜为人知的细节。
如何销毁鸦片
林则徐是1838年12月31日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的。到达广东之后,林则徐与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等斗智斗勇,最终使义律屈服,表示愿意交出鸦片。
林则徐曾使用传统的 “烟土拌桐油焚毁法”,但膏余却会渗入地中,吸食者掘地取土,十得二三。后经了解,得知鸦片最忌盐卤和石灰,于是林则徐找出第二种方法——“海水浸化法”。“于海滩高处,挑挖两池,轮流浸化……每化一池,必清—池之底,始免套搭牵混,滋生弊端。 ”
从1838年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海边,林则徐亲督销毁鸦片19187箱、2119袋,除去箱袋,总重2376254斤,数量之巨,令人咋舌。
销烟过程中的中毒事件
林则徐特别注重现场的监督。他命人在销烟现场设棚厂数座,以供文武员弁查看。在每天傍晚销烟结束后,“将池岸四周栅栏,全行封锁,派令文武员弁,周历巡绰”。
现在想起来可能觉得文武官员眼见销毁鸦片是何其风光,其实,这对他们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很多官员病倒,博罗县典史陈熔竟中毒身亡。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销烟过程中,鸦片经过盐水浸泡和石灰灼烧,鸦片便化解为渣滓并下沉,同时散发出一股恶臭,让人心生恶心,不敢靠近。 1839年6月25日,“烟土全数浸透,开闸放入大洋……一经澈底翻腾,淫毒之气甚于往日,各员绕池巡视,无不掩鼻攒眉。 ”陈熔在巡视过程中“大呼好臭”,然后突然晕厥,两天后身故。
《老人生活报》2013.10.30文/李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