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浏览视频一样,布迪太太翻看着“感测相机”(SenseCam)拍下的数千张照片,感觉记忆“就像洪水般涌了回来”。在使用两周之后,这位患失忆症的老人,已经能记起80%发生在身边的事,甚至能记起很多细节。
“她成了利用‘感测相机’治疗记忆障碍疾病的第一位病人。”微软剑桥研究院首席硬件工程师史蒂夫·霍吉斯说。从戴上它起,这条“项链”已经陪布迪太太走过了近10年。
小匣子记录下每天生活的点点滴滴
这个小装置看起来很简单,包括一只数码相机和一个传感器。相机使用的是鱼眼镜头,视野宽广,能够以一定的频率自动拍照,并将图像储存起来。而每张照片,对于布迪太太这样的记忆障碍患者来说,可以作为一种暗示,来唤醒大脑对该事项的记忆。霍吉斯指出,翻看这些照片时,会促使大脑进行一场“体操锻炼”,这可以增强一种名为“自传体记忆”的大脑过程,帮助患者回忆起过去发生的事。
让医生惊喜的是,布迪太太不仅能记起图片里的事物,还能记起某些感觉。“今天的食物实在太好吃了!”布迪太太有些兴奋。当然,她有时也会抱怨:“今天遇到了一个小年轻特别粗鲁!”
“这说明这些图片刺激了海马体的神经元,将里面存储的记忆给‘释放’出来了。”霍吉斯说。而之前,她一度因为失忆变得孤僻,“就连晚上和丈夫聊聊天都很困难”。
它给患者带来自尊和自信
艾登布鲁克医院的医生们作出的对比分析,也说明布迪做了明智的选择。在两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内,通过小匣子恢复记忆的效果要比记日记好一倍多,病人的情绪恢复也比前者更明显。
“‘感测相机’给我的病人们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让他们生活得更有质量——自尊的改善以及自信的提高。”艾登布鲁克医院的神经心理学家乔治娜·布朗说。
感测相机成为科学研究的一道闸门
人们可以从市场上买到这部特别的相机。早在2006年,英国威康公司已获得这项技术的授权许可,生产并推广这一感测相机。2012年年底,该公司的母公司牛津度量集团推出新一代产品“自动记录仪”(Autographer),加入了GPS全球定位系统。
但据霍吉斯介绍,目前中国还无相关产品出售。为感测相机提供了人机交互方面的技术支持,并于2011年来中国工作的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矢谷浩司,也没听说中国有医生或患者使用过该装置。
但这并不妨碍这个小匣子变成科学研究的一道闸门。从问世开始,基于该技术的研究已有近百项,大多集中在生物医学领域。“它在创建可穿戴式记录系统,以帮助患者对抗失忆、痴呆、脑炎等疾病方面起到重大作用。”矢谷浩司说。
《中国青年报》 20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