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叶凡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有一座特别的图书馆——北京城市图书馆。这里不仅有起伏的“知识山丘”,有宽敞明亮的“森林书苑”,还有未来感十足的“元宇宙体验馆”。多种功能的集合让这里成为了集知识传播、城市智库、学习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吸引读者前来“打卡”。
不久前,北京城市图书馆“元宇宙体验馆”项目入选了2024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应用场景十佳案例。元宇宙体验馆这一创新应用场景提供了哪些独特体验?应用了哪些技术?科技日报记者日前前往北京城市图书馆一探究竟。
元宇宙体验馆位于北京城市图书馆一层西北角,蓝色是这里的主色调。走进馆内,涌动的“波涛”萦绕其间,炫酷大屏上的数字人正默默“注视”着来来往往的参观者,科技感十足。元宇宙体验馆创制团队创意总监、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费俊介绍,元宇宙体验馆是一个线上、线下融合的阅读场景,这个场景代表了设计团队对未来的阅读和知识分享的想象。
“元宇宙体验馆设计理念的核心在于,通过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对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中存在的单一性和互动性不足等问题进行革新,创造一个沉浸式、多维度、互动性强的阅读场景。同时,我们重视用户体验的个性化和场景的沉浸感,通过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分析,实现内容的智能推荐和个性化服务。”费俊说。
为实现这一目标,项目团队将元宇宙概念与图书馆的传统功能相结合,形成思之域、阅次元、言之境、化之身和数据海五大功能区。
“思之域”是公共元宇宙板块,读者可以通过一块大屏幕,以“第三视角”漫游整个图书馆。“我们基于北京城市图书馆的空间特色,重新构建了公共元宇宙场景,读者的数字人形象可进入‘少年儿童馆’‘古籍文献馆’‘艺术文献馆’与‘非遗文献馆(地方文献馆)’四个主题场景,并与场景进行互动。”费俊介绍。
“阅次元”是个人元宇宙板块,通过操作系统,读者可以根据提供的道具,搭建自己心目中的书房。“这一场景结合了虚拟现实技术,为读者提供视觉、听觉和触觉的多感官交互体验。用户仿佛置身于一个平行宇宙之中,享受沉浸式阅读。”费俊说。
“你可以讲个童话故事吗?”“当然可以,我来讲个小蚂蚁和大松果的故事吧。”这是数字人图图和一位观众的对话。“言之境”是公共数字人板块,在这里,读者可以与鲁迅、儿童、未来人三个角色进行语音对话。记者了解到,儿童角色图图精读了大部分童话书,擅长解答童话方面的问题。费俊介绍:“‘言之境’板块搭载了大语言模型。人工智能为数字人赋予了‘灵魂’,让读者拥有更加自然和富有情感的对话体验。”
“化之身”是用户数字人板块。在这一场景中,用户可以创建自己的数字人,并登录公共元宇宙进行互动。该板块通过面部表情和动作的细节捕捉,让用户实现高度个性化的交互体验。“数据海”板块则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将馆藏资源以直观、艺术化的方式呈现,形成可视化的资源数据图像。
记者了解到,自北京城市图书馆开馆以来,“元宇宙体验馆”已接待超200万人次的访问。这一创新应用场景的火爆,体现了人们对高质量文化体验的期待,也是科技赋能文旅融合发展的优秀案例。
当前,各类科技手段在文旅产业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游客的体验,还能促进文化的传播和创新。“元宇宙阅读场景实现了线上虚拟空间与线下实体空间的无缝融合,为用户提供全新的文化体验方式。我相信,‘元宇宙体验馆’不仅可以应用于图书馆领域,未来还可以拓展到其他文化旅游领域。”费俊说,只有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科技与文旅的融合才能有“1+1>2”的作用。
“在未来,数字技术将如同一位魔术师,为文旅场景带来无限的可能性。”费俊说,“无论是在古老的遗迹中,通过增强现实技术让历史重现,还是在现代的艺术展览中,通过交互式体验让艺术作品与观众对话,数字技术都将赋予文旅场景新的生命。我们期待着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能够创造出更多触动人心的文旅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