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0日 星期一
厦门同安:加速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主阵地

    ◎本报记者 符晓波

    自2023年启用以来,厦门科学城同安片区注册和入驻企业超过1900家。这是科技日报记者12月27日在厦门市美峰创谷新城举办的同安区科技创新大会上看到的一组数据。如今,同安区已累计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15家,研发投入强度、有效发明专利增幅居厦门全市第一,成为引领该市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

    作为古代科学家苏颂故乡的同安,在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下,正加速成为厦门高水平科技创新的主阵地。

    壮大创新载体,探索成果转化“厦门模式”

    大会当天,由厦门市同安区与厦门市科技局共同建设的苏颂未来产业概念验证中心正式启动。该中心将通过建立并完善全链条产业育成服务体系,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厦门模式”。

    航安汇智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是苏颂未来产业概念验证中心联合建设方。“验证中心的工作,主要是综合考量一项成果能否转化为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品。其考量标准是科技成果的可靠性以及商业可行性。”航安汇智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曹伟伟介绍,该中心围绕厦门重点发展的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前沿战略材料、氢能与储能、基因与生物技术、深海空天开发六大产业,将联合多方主体,共同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全流程管理模式。

    大会当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多家实验室厦门科学城工作站、实验室创新驿站揭牌。曹伟伟介绍,相关部门前期摸排当地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外开展科技招商。通过开放更多技术场景、给予更多金融政策支持等措施,同安吸引外地科研院所来此设立创新平台,加速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促成更多科创成果在厦门转化。

    截至目前,同安已从外地高校成功引进6个实验室创新驿站、7个高校创新联络点。这些平台的建立,将更好服务当地企业和产业技术研发升级的需求,有望催生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

    近年来,通过抢抓厦门科学城发展有利契机,众多高能级项目、大院大所成果、科创平台项目成功在同安区落地。2023年4月,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低密度微球及其复合材料研究院”项目在厦门科学城Ⅰ号孵化器启动建设;2023年8月,该研究院转化的首个科技成果——高性能浮力材料项目实现投产。

    完善政策框架,推动重点项目落地生根

    “科学城丰富的科研资源与同安区友好的营商环境,让我们很快决定在这里注册落地。”中民鹰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志辉告诉记者,该公司专注于研发无人、载人垂直起降电动飞行器。2024年11月,该公司团队在厦门举办的“苏颂杯”未来产业技术创新赛中荣获未来信息赛道三等奖,获得了由厦门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奖金以及一系列落地优惠政策。

    针对初创企业融资难题,厦门市同安区产业投资基金联合厦门高新投、深圳高新投、达晨财智等专业机构,设立苏颂科创基金,目标规模10亿元,首期规模2亿元。苏颂科创基金专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未来产业”,推动辖区科技中小微企业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生根。

    吴志辉说,厦门科学城同安片区不仅有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条件,也具备环东海域文旅发展优势。公司落地后,将谋划围绕厦门环东浪漫线开发低空旅游项目,加速新技术在同安落地。

    2018年至2023年,厦门市同安区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额从10.8亿元增长到38.5亿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何伟表示,高速增长的研发投入,使该市48个重点科研项目在同安区落地。

    厦门市同安区委书记王跃平表示,下一阶段,同安区将继续依托厦门科学城各类孵化机构以及龙头企业,抢抓源头创新,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开辟人工智能等领域新赛道,助力厦门加快打造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