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质生产力在行动】
◎本报记者 雍 黎
当前,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具身智能机器人已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热点。作为制造重镇的重庆,正积极将具身智能机器人作为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关键抓手,着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不久前,重庆市经济信息委、科技局、市场监管局、人力社保局、教委、国资委、商务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重庆市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旨在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动重庆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
产学联动 布局研究方向
“从本质上说,具身智能机器人是可以与环境交互感知,能自主规划、决策、行动,且具有执行能力的机器人,其在制造、医疗、教育等诸多领域均可发挥作用。”12月23日,在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钟熙说,凡是需要“人的动作”的领域,都是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潜在市场。
此次重庆市七部门经深度调研后制定的《政策措施》,以具身大模型为主攻方向、以“大脑”带“本体”为实施路径、以工业场景应用为突破口,通过“技术攻关、开源发展、开放场景”三位一体构建技术闭环、数据闭环和商业闭环的产业发展生态,推动产业快速、迭代发展。
“具身智能机器人是推动重庆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钟熙表示。
据了解,重庆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不仅连续10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也是国内重要的汽车、手机、智能家居生产基地。这样的先天条件,让重庆可为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迭代和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
重庆大学领衔建设的嘉陵江实验室以及重庆大学具身智能实验室,都已在具身智能方向进行重点布局。重庆大学副校长李剑介绍,嘉陵江实验室将汇集重庆大学的优势力量,重点突破机器人关节、减速器、控制器、传感器、智算平台等核心技术,实现机器人结构、感知、控制系统的自我迭代,提升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复杂跨域环境中的稳定性、适应性与高效性。
“目前,重庆26所普通本科高校中,有18所设立了相关本科专业。”重庆市教委高教处副处长张东表示,市教委将围绕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深化产教协同育人、强化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充分利用丰富的科教资源,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凝聚合力 共建发展生态
《政策措施》提出,在产业创新体系构建上,重庆将采取“平台+项目”双轮驱动模式,支持建设多层次创新平台,并明确从机器人“大脑”到“本体”的核心技术突破方向,组织实施一批创新项目。
此前,重庆市科技局布局实施了“传感型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等重大重点专项。重庆市科技局高新处副处长陆源表示,未来重庆将加快推动以嘉陵江实验室为代表的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继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前沿理论和技术,着力提升重庆在该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如今,重庆市正构建“场景开放+示范推广”双向推进机制,以先进制造业为切入点,逐步拓展应用领域,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并向消费领域辐射推广。此外,在促进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标准化发展方面,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处副处长陈毅同介绍,将支持组建重庆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的牵头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标准化工作。
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已启动具身智能机器人“揭榜挂帅”项目需求征集工作,面向全国征集三类项目需求,包括技术攻关类、场景开放类和开源社区类。此外,重庆还将依托“揭榜挂帅”项目进行选种育苗培优,围绕优质中小企业生成、发展、壮大,实施梯度培育。
资源联动集结号已经吹响,产业启航的汽笛声已经鸣起,重庆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大船开始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