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 (记者孙瑜)记者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获悉,《“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日前正式发布。
《报告》对全球数据进行量化识别,采用社群算法深入剖析全球510多个城市在创新、生产服务、联动设施网络当中的社群特征。《报告》聚焦人工智能、脑科学、量子信息等九大科学前沿,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技术前沿,以及产业前沿,评估全球城市在科学、技术、产业三个创新环节的表现。
科学创新前沿评估主要基于近5年九大前沿领域中被引用量前1%的SCI论文数量及城市间合作论文数量进行。《报告》显示,在科技创新前沿领域,西欧、东亚、北美东海岸的城市表现较为亮眼,科学创新网络基本形成欧美、中国、日本三大社群。
技术创新前沿评估主要采用近5年七大前沿领域的PCT专利被引用量及城市间合作专利申请数量。《报告》显示,东亚城市的技术创新持续活跃,其中东京、深圳、北京在七大技术前沿领域的专利被引用量方面名列全球前三。
产业创新前沿评估主要依据为全球市值前100位的代表性科技创新企业及全球独角兽企业的布局数据。《报告》显示,在这一领域,美国旧金山湾区城市依旧引领全球。在全球创新产业发展的引领能力方面,中国城市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报告》指出,全球创新网络中,创新枢纽仍然高度集中于少数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科技创新中心。如旧金山、伦敦、纽约、东京、北京等城市在引领全球创新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以香港、斯德哥尔摩、悉尼等为代表的开放型创新城市正在呈现更大价值。这些开放型创新城市具备高度国际化的特征和开放的制度环境,能够高效链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创新资源。
以香港为例,自2021至2024年,香港在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榜单上的机构得分持续攀升,科学创新研究不断取得突破,科研实力稳步提升。香港的科研合作网络广泛,尤其与欧洲地区的顶尖科研机构保持着密切合作。同时,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也加深了与内地的创新合作。在产业创新方面,香港吸引了大量科技创新企业的分支机构,与全球领先的创新城市建立了广泛的产业合作关系。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提出,我国超大城市如上海、深圳应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深化与国际中介城市的联系,积极参与多样化的国际合作。内陆城市如重庆、西安等则应发挥自身优势,增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支点作用。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粤港澳研究中心主任方煜认为,中国持续深化与共建国家的合作,不仅将互联互通的力量广泛拓展到全球更多地区,也通过深化国家和地区间的联结,增强了全球城市网络的多样性和韧性,促进了全球城市包容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