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农机手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宁固镇王郭村收获小麦。 新华社发(梁生仁摄) |
【园镜头】
◎吕斌华 本报记者 韩 荣
10月底,在晋中国家农高区示范基地内,一片片金黄的谷穗随风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测产人员忙着给收割的谷子测水分、称重、做记录……这些谷子是晋中国家农高区谷子试验田今年育种成功并开始示范种植的4个新品种之一,已经实现了麦谷轮作、亩产吨粮的新突破。
小麦、谷子是晋中国家农高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然而,由于过去的中晚熟常规品种必须在6月初之前完成播种,但彼时田里的小麦还没完成收割,容易出现“一茬有余,两茬不足”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晋中国家农高区积极与高校对接,将科技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探索小麦高产新路径。农高区与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合作开展了“晋中麦谷一年两作高产高效关键技术研发”项目,瞄准“早熟、优质、高产杂交谷品种选育”方向,运用全基因组选择等分子育种手段,先后创制出晋杂金苗58号、晋杂金苗158号以及晋杂谷1号、晋杂谷2号等苗头组合。
“经专家组实收测产,晋杂金苗58号平均亩产381.8公斤,晋杂金苗158号平均亩产384.75公斤。”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原向阳说。
近年来,晋中国家农高区坚持把抓好种业科技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作为首要任务和重点工作,建成了全国最全谷子基因库等,构建“粮、果、蔬、牧、药、林”种业技术体系。同时,晋中国家农高区还重点推进谷子、藜麦、玉米等特色品种联合育种攻关,建立了集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种业技术创新研发和良种产销于一体的种业技术体系,为农业优质高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