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华 凌
怀者,来也;柔者,安也。自古以来,怀柔一词便蕴含人才“近悦远来”之意。如今,在山峦环抱、碧水绕城、绿水青山的北京怀柔科学城,各类创新要素不断集聚、城市综合服务持续完善、国际人文特色愈发浓郁。
在人才持续集聚的背景下,怀柔科学城正着力打造科学家的“一生之城”。目前,怀柔拥有两院院士78位,国家杰青、优青270余人,科研人员约2.5万人。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第四届雁栖人才论坛即将于11月23日召开,地处京北的科学之城,将以全新之姿吸引新鲜血液,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最初计划就要做成世界上顶级的光源,这和我们之前总是去追赶他人完全不一样。”回忆起来到怀柔科学城的原因,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许海生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作为土生土长的怀柔人,当2016年他得知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预研项目启动后,便毅然决然投身家乡的科技事业。
如今,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储存环已经出束,距离发射“最亮的同步光”也更近一步。装置正式运行后,怀柔科学城将入驻装置运维和科研团队近500人,各领域用户也将汇聚于此。
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版图中,怀柔科学城承担着前沿、基础、交叉、颠覆性领域突破的重要使命。在央地协同、部市共建、院市合作的大力推动下,怀柔科学城迈入运行为主的新阶段,正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筑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期,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啁啾脉冲放大技术发明人杰哈·阿尔贝特·穆鲁教授正式入职北京大学。近年来,他悉心指导了怀柔科学城交叉研究平台之一——北京激光加速创新中心建设。在创新成果的不断集聚下,怀柔科学城正通过促进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培植科研梦想沃土
前不久,“神农·固芯”智慧育种平台在怀柔科学城亮相,这标志着我国育种行业实现了从传统的“经验育种”向“精确育种”,再到“智慧育种”的跨越。而这个AI大模型驱动的大平台诞生地,就在北京怀柔智慧农业科技小院里。
“那段时间做科研攻关,心无旁骛。衣食住行全无后顾之忧,免去太多的纷纷扰扰。”在大模型发布前最后攻坚的两个月里,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北京怀柔智慧农业科技小院首席科学家王耀君坦言,他在这里找到了最佳的科研状态。
目前,位于范各庄村的4处科技小院已有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电子所,以及中国农业大学3个科研团队的70余名科研人员入驻。二期方案目前编制完成,将满足300人入驻。
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怀柔匠心打造一系列创新平台,如科研共享空间、科学家工作室等,成为培植科技人才实现科研梦想的沃土。针对科研人才的不同需求,怀柔在住房、教育、交通及社区建设等方面,推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及措施,让科学家们真正感受到如家般的温暖。
搭建人才发展平台
“为贴近前沿科学场景和市场需求,3年前,我们把公司搬到怀柔科学城。当时,怀柔区给了免费的场地、政府引导基金及人才引进等全方位的扶持,公司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多场低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丛君状谈及当时的情景时,年轻的面庞不禁浮起微笑。
对于初创团队,怀柔区不仅及时提供“耐心资本”的支持,还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紧扣关键技术攻关与科技成果转化需求,组织企业与优势科研团队联合“揭榜”18项。瞄准“全市首个”,设立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怀柔创新联合基金,支持服务于怀柔区科技设施平台和重点发展产业的企业青年科研人员25名。
“怀柔联合基金的支持,既是帮助我们初创型科技企业成长发展的‘及时雨’,更是青年人才在怀柔安心科研的一大动力。”中科精宇(北京)传感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王雨桐说。
为集聚高水平国内外科技人才,怀柔科学城还在加快搭建科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科研人才提供极大便利。
“有一种生活叫怀柔!”在怀柔的科学家们由衷感受到——青春和梦想在此落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