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主要负责人笔谈】
王 赤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高度,进一步深化航天领域体制改革,为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科技供给和战略科技支撑。
一是深化航天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国家空间科学发展新格局。新时代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开始发展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先后发射“悟空”号、“墨子号”、“慧眼”等专用科学卫星,开展建制化基础研究。我国在空间天文、空间量子科学实验等相关领域跻身世界前列,中国科技的国际影响力极大提升。
面对斐然成绩,我们不能骄傲。总体来看,我国科学卫星数量较少,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缺乏重大标志性原创科学成果,与航天强国建设要求不匹配。在确保满足工程目标的前提下,载人航天、月球与深空探测乃至民用航天技术试验卫星任务已经开始重视凝练科学目标,努力产出重大科学成果,但不同部门的协同性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坚持深化航天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相关部门职能,一体谋划民用航天和商业航天发展,统筹科学卫星、深空探测和载人航天的空间科学任务布局、发展和产出。通过深化改革,破除束缚航天科技创新的各类体制机制障碍,从源头上实现“全国一盘棋”的空间科学发展新格局,把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科技竞争优势,补齐空间科学短板,促进航天活动高质量发展,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
二是强化教育科技人才统筹,着力打造建设航天强国的新引擎。作为中国航天领域的后起之秀,空间科学近年来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空间科学既是融合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等传统基础学科的新兴前沿、交叉学科,又是倚重航天高新技术颠覆式创新的学科,集中体现了“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不断突破人类认知边界”的新特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把航天领域作为强化教育科技人才统筹的特色试验田,依托科学任务加强拔尖人才和创新能力培养,加强空间科学各领域一级学科建设,加大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力度。努力培养一批世界级科学大师、战略科学家,造就一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以及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我们深知,进一步全面深化航天领域改革,需要久久为功。我们要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构建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协调发展的航天新格局,逐步提升空间科学任务中科学载荷和基础研究的投入占比,强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等对空间科学研究的稳定资助,加强使命驱动的建制化基础研究,筑牢航天科技创新根基和底座,打造建设航天强国的新引擎。
三是深化空间科学国际合作,助力构建外空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利用太空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要以空间科学为合作纽带,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在外空领域深入开展高水平交流合作,强化中国和平利用外空的大国担当和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月球与深空探测向国际提供搭载机遇,还是与联合国共邀各国参与中国空间站合作,乃至首次与欧空局进行任务级全方位深度合作“微笑计划”,我国都在促进各方了解、理解外空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议与行动。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们要扩大太空“朋友圈”,通过牵头发起和实施国际月球科研站大科学工程、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等航天国际合作,深化拓展全球伙伴关系,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以更高更大的格局,助力构建外空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续提升我国作为全球创新重要一极的影响力。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当前,世界航天格局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重整、重构、重塑。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建设航天强国,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树立新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