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白银有色长通电线电缆有限责任公司的超微细电磁线生产现场。 本报记者 颉满斌摄 |
【老树新枝】
◎本报记者 颉满斌
甘肃白银,这座因矿设企、因企建市的城市,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作为该市有色金属工业的代表性企业,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白银集团”)近年来积极转型升级,走上了增“智”逐“绿”之路。
科技日报记者日前走进白银集团的现代化厂房,现场机器轰鸣,生产线繁忙有序。“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从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入手,提升产品附加值,让科技创新成为发展的强力支撑。”白银集团科技与信息化部经理王栋对记者说。
近年来,白银集团提出“一体两翼”发展战略,构建以有色金属产业为主体,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两翼”的产业布局,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持续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全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白银集团积极融入并推动白银市“一区六园”建设发展,持续释放国有资本动能,发挥有色冶金产业链链主引领带动作用,以项目建设推动有色金属加工产业融通、延伸、提质。
研发高精尖产品
白银集团前身为白银有色金属公司,成立于1954年,是国家“一五”时期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曾创造连续18年铜硫产量、产值和利税全国第一的辉煌。在白银集团党建活动中心,一张张泛黄的照片诉说着往昔荣耀。
然而,面对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只有转型升级,集团才能焕发新活力。近年来,白银集团将发展重点放在有色金属新材料等高端产品上,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市场需求,推进电线电缆等深加工产品的高值化发展。
白银有色长通电线电缆有限责任公司是白银集团旗下的线缆深加工企业。走进公司的超导电缆生产车间,只见工人们正忙着进行各种精密操作。看似普通的电缆,实则蕴含着高科技力量,它们将被用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等重大科研项目。“我们生产的核聚变超导电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90%。”白银有色长通电线电缆有限责任公司首席工艺师薛天军介绍。
公司还开发出卢瑟福超导电缆、超导电磁线等异形超导电缆产品及电磁线、漆包线等高附加值产品。这些产品的成功研发和生产,不仅提升了白银集团的品牌影响力,也为企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活力。
形成产业新集群
在白银集团转型升级之路上,科技创新始终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只有不断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才能适应市场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白银集团持续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与国内外高校院所紧密合作。同时,集团发挥产业规模及工艺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创新合作模式,协同地方政府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产业链上的外地企业合作建厂,共同延伸并壮大有色金属加工产业。
在白银银西生态产业园内,年产20万吨高导新材料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推进。这是白银集团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延伸铜产业链条、完善现代化铜加工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该项目将促使集团下属企业形成产业协同效应,带动白银市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融合发展,推动集团产品结构向终端转型,实现集团铜基产品在省内百分百转化升级。
截至目前,白银集团有色金属加工材料生产能力已超过36万吨/年(含铜箔),年产值突破70亿元;建成2万吨/年产能规模微细电磁线扩能项目,成为国有控股企业中微细电磁线产能最大的生产商;高档电解铜箔项目累计形成7万吨产能规模,在行业内单体产能规模最大……随着有色金属加工产业集聚效应显现,白银市正逐步向“新材料之都”迈进。
按下转型“加速键”
冶炼工人黄国锋在白银集团生产一线工作了18年。他回忆说,当初刚到集团工作时,集团主营业务还是粗加工。如今,他所在的车间已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不仅生产效率显著提升,工作环境也得到极大改善。“现在我们的生产设备是国内外最先进的,工作环境也越来越好。我很庆幸自己能在这里工作,见证白银集团的转型升级。”黄国锋说。
记者看到,各种先进的设备和传感器遍布白银集团智能化车间的各个角落。这些设备和传感器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互联互通,将生产数据实时传输到后台管理系统。工作人员只需坐在电脑前,就能对生产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通过智改数转,我们实现了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白银集团生产运营部副经理罗虎成说。
同时,白银集团还积极推进绿色转型。近年来,白银集团投资数十亿元,实施了一批环保治理项目,成效显著。废气、废水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固废得到规范贮存和处置。白银集团还积极探索使用空气能、热泵供暖等新能源技术,降低煤炭消耗,减少碳排放。
在白银深部铜矿废石场上,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正源源不断为白银集团提供着清洁能源。这是白银集团与中核汇能有限公司等央企密切协作的成果。为了发挥地域性风能、太阳能资源优势,利用矿山废石场、矿区周边荒山荒坡等场地,白银集团与中核汇能有限公司等央企深入合作,共同推进“风光伏+生态治理”“源网荷储”等清洁能源项目。
“预计到‘十四五’末,公司使用的电力清洁能源占比将超过80%,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让公司产品全部贴上绿色标签。”王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