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冶承建的武汉青山江滩。 |
中国一冶积极推动建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研发,图为焦炉炉头砌筑机器人测试。 |
【广告】
坐落在荆楚大地、长江之滨的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冶”),诞生于中国钢铁工业格局改变的奠基期,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期,创新于改革开放的转型期,跨越于民族复兴的新时代。作为我国钢铁工业的开拓者之一,中国一冶成立70年来,始终将企业发展置于国家发展的时代脉搏中,坚持科技赋能、创新驱动,持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敢为人先 厚植技术创新基因
1954年,中国一冶投身大型钢铁基地武钢的建设,在不到5年时间内,迅速建成了从矿山、炼焦到冶炼、轧钢全流程的武钢一期工程,使武钢形成了年产钢150万吨的生产能力。此后,中国一冶围绕“双四百”万吨、“双七百”万吨、“双一千”万吨规模配套,建成了一大批重点工程,留下了无数难以磨灭的经典与辉煌。在建设武钢的同时,中国一冶还转战南北,承建了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掌握了冶金全流程核心建造技术。
1961年,为了打破外国封锁,中国一冶受命于危难之际,仅用两年零五个月时间,奇迹般建成了被誉为“江南一枝花”的马鞍山车轮轮箍厂,总结出“三高、三清、三过硬、一包到底”的建设经验。
60年代中期,为支援“大三线”建设,中国一冶一万六千多名职工来到远离基地的大西南深山峡谷,建成了我国完全依靠自己力量建设的全流程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攀枝花钢铁公司。
1974年,武钢“一米七”工程开工建设,中国一冶科技工作者刻苦钻研、研制的自流、无收缩、早强高强的“无收缩高强灌浆料”。采用了全新的座浆工艺与传统的垫板研法相结合,使垫板与混凝土基础面的接触面积达75%以上,明显提高了安装效率。该工程是计算机进入生产过程控制,仪表进入集成化电路的代表工程。调试人员始终坚持科学态度,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仪表系统调试后的抗干扰能力显著提升。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中国一冶又率先挺进深圳特区,并在举世瞩目的公开招投标项目——深圳国际商业大厦施工中,施工中使用了百米附墙吊、施工电梯、微机控制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输送泵等施工机械设备,模板支撑采用可调节钢顶撑杆、外墙采用大块夹板等施工新技术,创下“五天一层楼”的建设纪录。
此外,中国一冶还提前近一年时间完成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天津无缝钢管工程,结束了我国高端无缝钢管依赖进口的历史;建成了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结合旅游的钢筋混凝土广播电视发射塔,“亚洲桅杆”湖北龟山电视塔;相继参与建设了武汉长飞光纤光缆厂、太钢不锈钢冷轧酸洗退火生产线等一批重点工程。
70年来,中国一冶始终肩负着钢铁强国的历史重托,承担着实业报国的时代使命,构筑着中国建造的钢筋铁骨,始终坚持科技赋能,技术先行,形成了刻在骨子里的创新基因,谱写了创新发展和超越突破的恢弘乐章。
匠心传承 锻造九大技术谱系
进入新时代,中国一冶坚持创新引领,立足自身冶金建设传统优势和核心技术的辐射范围,聚焦主责主业,聚合优质资源,加快转型升级,打造了“四特五甲”资质矩阵,形成了以工程总承包为核心,以钢结构与装备制造、投资及房地产开发为两翼,以高端耐材、水系治理、资产运营为特色业务的“一核两翼三特色”业务结构。
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引领,中国一冶匠心打造水系治理工程新品牌、金名片。建成城市滨江景观带——武汉青山江滩,形成“人水和谐多功能城市生态堤岸建造关键技术”融合了多元融合堤岸设计技术、缓坡式生态堤岸与地下空间一体化技术、堤岸弹性生态景观空间营造技术、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生态堤岸建造技术、智慧赋能的水生态基础设施管理技术,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造全国“五A级”城市环湖绿道——武汉东湖绿道,研发和实施滨湖区域点线面一体海绵园区构建技术、基于城市绿道的生态节约型园林技术、生态创新型材料及工艺应用技术、城市绿道野生动植物保护技术等。建造空中森林步道——福州“福道”,开发了森林步道的低影响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多元化模块融合设计技术、山地密林环境下绿色生态施工技术、多功能全装配式栈道铺设装备及配套施工工法,实现绿色生态与人性化建设的协调统一的无障碍空中森林步道建设。
2024年,中国一冶全资子公司——中冶武汉冶金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凭借在耐火材料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荣膺第六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该公司深耕不定形耐材行业,多项成果获评省部级一等奖。
此外,中国一冶还专注于高参数、高性能压力容器、国防科研非标装备的制造、焊接技术、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是掌握奥氏体不锈钢低温焊接各项关键技术的企业。联合相关高校、院所共同研发的节镍型LNG船用储罐国产化关键技术,实现7Ni钢在国内储罐上应用。
目前,中国一冶已逐步形成了覆盖全部业务的“九大技术谱系”,即:冶金全流程生产线绿色高效建造技术、高端耐材与新型建材研制与产业化、地下工程建造关键技术、建筑工程精益建造关键技术、路桥隧及交通设施建设关键技术、市政工程设施绿色高效建造技术、水系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钢结构与装备制造关键技术、数字化与智能建造关键技术。科技创新硕果累累,不断夯实引领产业发展的强大技术基础。
数智赋能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中国一冶始终紧跟国家战略,面向市场前沿、发展所需,以数字赋能、智能转型为重点,提高开发建设一体化水平,推进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标准化、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技术研究,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5月,中国一冶数字化企业大脑正式上线运行。数字化企业大脑以业务场景为导向,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目标,通过数据可视化及应用,实现物流、资金流、票据流、合同流等“六流”合一,将业务管控从线下拓展到线上,最终达到用数字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为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业务管理“横向到边”,项目管控“纵向到底”。中国一冶还打造了项目数字建造管控平台,选取了6个不同类型的项目实施数字建造试点应用,以数字赋能、智能转型为重点,推进工程总承包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方式深刻变革。同时,中国一冶积极推动建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开发应用,管廊巡检机器人、智能焊接机器人、测量机器人、激光扫描机器人、砌筑机器人、抹灰机器人、高端耐材和智能材料等有效提高了建造效率和品质。
在成立70周年的历史节点,中国一冶将深入推进再转型再升级,进一步锻造创新驱动力,努力答好如何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时代之问”,奋力谱写企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图文及数据来源: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