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1日 星期五
江西全南:“五有”标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江西省全南县一家电子信息公司的员工在车间工作。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摄

    ◎本报记者 魏依晨

    通 讯 员 谭  昕  张三梅

    “我们正在和山东大学合作,研发高分子量锂电池粘结剂PVDF材料关键技术,预计技术落地后企业年收入将新增3000万元。”近日,松岩新能源材料(全南)有限公司负责人钟胜贤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该公司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主要从事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和新材料技术研发。近年来,公司不断强化与山东大学、深圳市新星铝镁钛轻合金研究院等高校院所的合作,推动科研与产业“双向奔赴”。这也是全南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缩影。

    今年以来,全南深入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年”活动,按照有工作专班、有专家智库、有孵化场地、有配套政策、有科技金融的“五有”标准,建设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依托赣州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平台,全南聚焦重点产业,持续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科技成果落地生根。

    “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是提升企业科创能力、释放人才创造活力的重要一环。”全南县科技创新中心主任钟慧燕介绍,2023年全南兑现了对企业的科技创新奖励资金199万元,对高企、瞪羚企业等企业进行奖励,并安排每年11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科技项目培育引导、成果转化和推广服务工作。

    全南县瑞隆科技有限公司与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全南县新资源稀土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达成项目共识,赣州中傲新瓷科技有限公司与江西理工大学展开合作,全南现代牧业有限公司与江西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进行科技项目对接……越来越多高校院所与企业携手并进,激活科技创新的“一池春水”。

    “县里的科研基础相对薄弱,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科技成果对接活动有助于推动科研工作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投入市场中,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钟慧燕说。

    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往往能产生“1+1>2”的效果。近日,记者探访了位于全南的赣州市伊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的红球藻虾基地散发着“海的味道”。“我们与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合作养殖红球藻虾,项目投资1.2亿元。”公司负责人介绍,通过引进海水调配、零换水养殖等10多项技术,公司实现了绿色可持续养虾智能一体化生产。未来,公司还将持续打造“藻生贵虾”绿色健康养殖示范点、“海虾陆养”“零排减碳”“渔光互补”等高新技术示范点,以新技术赋能水产养殖转型升级。

    向“新”而行,全南正阔步前进。钟慧燕表示,全南将聚焦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化工业发展环境,不断推动电子信息、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集链成群。此外,全南实施了“科技新政12条”等举措,设立包括成果转化、平台建设、高企认定、科技项目奖励等30多项科技创新奖项,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的“源头活水”不断汇聚。

    目前,全南已为28家科技型企业发放奖励资金391万元。今年以来,县科创中心与县科工局组建企业服务小分队,常态化深入企业实地走访,收集企业技术需求22个,成功对接科技项目6个,有两个研发项目进入小试阶段,1个项目实现产业化。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