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5日 星期三
向高质量、高效益深空探测之路继续迈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反响

    ◎本报记者 付毅飞

    25年前,刚读研究生的左维听到老师欧阳自远、李春来等科学家畅想中国探月任务,觉得这是件遥不可及的事情。“现在看,中国探月工程一步步走过来,每一步都走出了中国特色,取得了很大成功。”如今已是嫦娥六号任务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的左维,深为自己是这项重大工程的一员而感到自豪。

    令左维格外激动的是,9月23日上午,作为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之一,她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20年来,探月工程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持续攻关,在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工程实践、成果转化、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走出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之路,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为人类探索宇宙空间作出了重大贡献。”

    总书记的讲话让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备受鼓舞。

    “人民科学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顾问叶培建说:“回顾探月工程,我们能够高质量、高效益完成任务,跟我们形成了一套科学的设计、管理、产品保证等方法密不可分。这是我们工作的法宝、自信的底气。”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卞志刚表示:“当前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我们要乘势而上,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步伐,把建成航天强国、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不断变为现实。”

    “外国人没有做过的,我们可以做得很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嫦娥六号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采样,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是我国探月工程的重要里程碑。

    对此,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感慨良多。

    卞志刚表示,新时代以来,正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下,国家航天局会同工程任务指挥部成员单位,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近3000家单位约10万人共同完成嫦娥六号任务。工程全线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以探月工程为代表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嫦娥六号完成了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这正是坚持创新精神的体现。”叶培建说。

    “在航天领域,不可能依靠国外合作得到最新的技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嫦娥六号任务探测器副总设计师邓湘金说,“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六号,所有关键技术我们都已经完全掌握。我们从新材料、新元器件开始突破,从最根本、最基础的地方开始掌握这些技术。这使我们的脚步走得更扎实,也让我们的路能走得更长远。”

    回望中国探月工程走过的路,邓湘金表示,研制初期,我们有些地方借鉴了国外的资料和经验,但从嫦娥四号任务开始,许多成果都属于国际首创,依靠中国人的智慧来实现。“外国人没有做过的,我们可以做得很好,这是中国人的自信。”他说。

    “我们要继续发扬探月精神,在每一项任务里挑战‘世界第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探索太空永无止境。希望航天战线同志们再接再厉、乘势而上,精心开展月球样品科学研究,接续实施好深空探测等航天重大工程,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为建设航天强国再立新功。

    参研参试人员代表纷纷表示,虽然重任在肩,但信心满满。

    “嫦娥六号已经把月壤取回来,现在的重点工作是开展科学应用和样品分析。”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说,“相信随着后续工作的不断进展,会给大家带来更多惊喜。”

    左维介绍,嫦娥五号采回的月球样品已经发出289份。依托这些样品,产生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促进了人类对月球演化历史的认知。目前嫦娥六号首批样品已向12家单位的16名科研人员发出。“后续我们要继续做好月球样品基础工作,争取早日向科学家发布,产出更多成果。”她表示。

    “在月球探测领域,后续我国计划在2026年前后发射嫦娥七号,开展月球极区环境和资源勘查;2028年前后发射嫦娥八号,开展月球资源就地利用技术验证;2035年前构建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卞志刚透露。

    “嫦娥七号、八号任务依然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实施发射,目前火箭设计研制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控制系统副总设计师苏磊说,“我们有信心圆满完成后续工作。”

    对于未来的国际月球科研站,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关锋心中早有构想。

    “它具备测月巡天观地的科学探测能力,还有通讯、能源以及资源利用功能。”关锋说,“嫦娥八号任务就要考虑通讯能力,将来肯定要在月球覆盖无线网。另外,在月球能不能种菜?科学家也在探索,可能会通过嫦娥八号任务开展研究。”

    “在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测的后续任务中,我们要继续发扬探月精神,在每一项任务里挑战‘世界第一’。”叶培建表示。

    “中国愿意与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一起,推进国际月球科研站大科学工程”

    “探月工程始终秉持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合作共赢的原则,‘嫦娥’既是中国的、又属于全人类,为国际科技合作提供了广阔舞台,为全球深空探索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继续敞开胸怀,深入推进多种形式的航天国际交流合作,同各国分享发展成果、完善外空治理,让航天科技成果更好造福人类。”

    “我们一直按照国际化来推进探月工程。”关锋说。

    胡浩认为,嫦娥六号任务中开展的国际合作,是此次任务的亮点之一,进一步探索了探月工程国际合作的道路。“通过这次合作,我们跟相关国家和单位增进了了解,也让我们对后续合作的目标和成果有了新的期待。”他说。

    “我们将持续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创新发展。欢迎中外科学家按照月球样品管理办法,积极申请,一道开展月球样品研究,推动更多科学发现,促进成果国际共享。”卞志刚同时表示,我国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致力于与国际同行一道,推动国际月球科研站大科学工程合作共赢,共同增进对宇宙的认知,推动人类文明发展。

    “中国愿意与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一起,推进国际月球科研站大科学工程。”关锋表示。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