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本报记者 谢开飞
通 讯 员 林开艺 蔡志强
在福建省漳州市的正兴车轮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兴集团”)铝合金车轮智能制造生产线现场,一只只灵活的机器手热火朝天地工作着,一台台智能设备不时闪烁着蓝光……这是集成了多种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制造加工岛”,对车轮生产进行着严格的质量把控。这里生产的车轮已经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现了中国制造的实力。
“我们整条生产线由多个不同功能的加工岛组成,是全国领先的车轮智能制造生产线。”近日,漳州市功能合金材料创新联合体负责人、正兴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林资源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得益于当地出台《漳州市创新联合体组建及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开展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导向的协同创新。
成果转化导向明确
当前,科技创新活动正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迫切需要建立面向产业的新型高效研发机制。正是基于这一背景,漳州市于2022年7月在省内率先出台《管理办法》,以规范该市创新联合体组建及管理。
漳州市科技局局长陈琦介绍,根据《管理办法》,漳州通过组建一批由行业龙头、产业链链主企业牵头,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参与,产学研深度合作的创新联合体,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导向,开展协同创新,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改变原先单一创新主体“单打独斗”的局面。
当时,面对车轮高强度轻量化发展需求,以及车轮制造工艺复杂,全流程数据采集、集成和分析难等技术瓶颈,漳州市功能合金材料创新联合体应运而生。该联合体由国内车轮行业龙头企业正兴集团牵头,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北京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机电研究所”)、福建理工大学、福建省正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组建。
其中,正兴集团与北京机电研究所联合打造了福建省引进重大研发机构——汽车轻量化车轮研发中心。他们共同研发了新型高性能铝合金,开发了配套成形及热处理工艺,实现了新型高性能铝合金在车轮产品中的应用。福建理工大学则突破了制造全流程数据集成和分析、智能装备远程故障诊断技术等难题。最终,他们打造了车轮智能制造生产线,研发了兼顾疲劳强度优、冲击韧性高、重量轻和散热强的车轮产品。
福建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彭晋民介绍:“新型车轮实现了7%的减重和15%的传热效率提升,其抗疲劳和抗冲击强度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并且采用了全无人化的生产模式,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效益提升。”
通过组建创新联合体,正兴集团成功整合了国内外的优势创新资源,从前端的新型高性能铝合金研究和制备,到铝合金加工成车轮产品,再到后端的机器人和数控机床集成制造、质量管控,实现了全链条的成果转化。近年来,这一模式为该集团增加了21.5亿元的销售额。
协同创新效应凸显
共获得9件发明专利,发表了31篇学术论文,并参与了1项国家标准的制定以及主持了2项行业标准的编制工作……“创新联合体不仅取得了丰硕成果,其创新效应还在不断溢出。”漳州市功能合金材料创新联合体秘书长、福建省正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建明向记者透露,经合作各方同意,创新联合体可将成果及相应的知识产权转化给第三方,并另行协商确定经济收益分配。
此外,该创新联合体还牵头组织了北京机电研究所与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锻造自动化、新材料应用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承担了国家建设项目;并与华安正兴车轮有限公司就新能源汽车大型精密模具开展了产学研合作等。截至目前,该创新联合体已促成19项技术成果的转移交易,交易额达3437万元。
目前,除功能合金材料创新联合体外,漳州市还推动组建了钟表创新联合体、由电能变换装置控制系统开发创新联合体以及新型智能跟踪支架系统创新联合体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对此,漳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林鹭表示,漳州将优先推荐承接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优先推荐建设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积极推动创新联合体研发组织形式和机制创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