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颉满斌
9月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考察。
甘肃是我国苹果种植面积第二大省和核心优势产区,有18个全国苹果优势区域重点县。2023年,甘肃省的苹果种植面积已达580万亩,产量高达74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60亿元。甘肃苹果产业形成了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高效化发展的格局。
天水是花牛苹果的故乡,也是科技赋能现代农业的生动实践地。这几天正值花牛苹果的丰收季节,在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只见一排排苹果树整齐划一,树下铺设着智能滴灌系统,土壤湿度、养分含量等数据实时显示在智慧农业大屏上。
这得益于天水市引入的现代农业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该系统融合了物联网、大数据等尖端科技,实现了果园管理的精细化与智能化。果农们只需轻触鼠标,果园的细微变化便尽在掌握,并根据系统提示进行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果品质量。
“天水花牛苹果之所以能够享誉全国,科技对品种的持续优化功不可没。”天水市果业产业化办公室综合科科长谢睿说。近年来,天水市与多家农业科研机构合作,引进国内外优质苹果品种,选育推广了一系列适应性强、品质优良的新品种。同时,通过推广高接换优、改良栽培模式等技术,传统老果园正逐步蜕变为高效益的现代化果园,实现了苹果产业的转型升级。
苹果种得好,还要卖得好。在天水,果农利用电商平台,将花牛苹果销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市场。直播带货、短视频推广等方式,不仅让更多人了解到花牛苹果的独特魅力,也极大地拓宽了销售渠道,提高了果农的收入水平。
据统计,2024年,以天水花牛为主的天水苹果种植面积已达123万亩,预计总产量达245万吨,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重庆、广州等大中城市,以及东南亚和中东国家,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在甘肃省东部的静宁县,苹果产业同样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是红富士苹果生长的理想之地。
近年来,静宁县依托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大力发展现代山地果业,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富民兴陇之路。
在静宁县威戎镇,甘肃德美地缘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矮化密植苹果种植基地采用国际最先进的现代矮砧密植栽植模式,果树间距小、密度大,实现了土地的高效利用。同时,该基地还通过行间种草、立架栽培、机械化作业等智能管理措施,大大提高了果园的生产效率和果品质量。
据公司副总经理郭双子介绍,该基地已实现当年栽种、两年量产、三年丰产的目标,为当地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品牌对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静宁县果业办公室主任贾军平介绍,静宁县积极实施品牌强农战略,通过举办苹果文化节、参加国内外农产品博览会等方式,不断提升“静宁苹果”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科技的支撑下,静宁县苹果产业不断向纵深发展。”贾军平说。静宁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推动苹果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同时,依托苹果产业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果品加工、仓储物流、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静宁县实现了苹果产业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这种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不仅延长了苹果产业链条、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甘肃省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站长李向东强调:“甘肃省将坚持‘稳面积、调结构、增单产、提质效’的总要求,将产业发展重心由规模扩张型转变到现有果园的节本、增产、提质、增效上来,加快建设苹果产业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