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0日 星期二
“拨投结合”助力原创技术跨越转化鸿沟
——重庆两江新区促进科研院所产业化发展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本报记者 雍 黎  通讯员 赵 鹏

    8月的重庆,骄阳似火。在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事业部冷轧制造中心,矫直机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生产。自今年1月该中心使用梯度纳米矫直辊技术后,已累计生产铝卷超过2200卷,长度加起来近2000万米。

    这一技术由重庆纳米金属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提供,它是重庆两江新区“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引领+高校院所参与”的协同创新路径下,实现“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工厂”的重要成果。如今,两江新区正积极探索财政资金以拨投结合的方式,助力原创技术跨越成果转化的鸿沟,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形成自我造血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推动研发机构转型

    “两江新区的支持,解决了我们成果转化的燃眉之急。”研究院产业化方面负责人余东移介绍,研究院是该区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柯带领的纳米金属科学家工作室共同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工作室在纳米金属材料领域拥有梯度纳米技术、纳米孪晶、材料素化等多项位于世界前沿的原创性科研成果。“我们希望把这些原创技术更快更好地转化,应用到更多的工业场景。”余东移说。

    然而,研究院想要把技术成果产业化,就需要与工厂合作,针对生产线进行定制开发。但资金让研究人员犯了难。

    2023年,两江新区启动新型研发机构的转型工作,探索以拨投结合的方式,支持新型研发机构聚焦产业化发展。研究院成为首批签约转型的机构。

    “我们通过基金、直投和项目拨投结合等多种模式,支持研究院的产业化发展。”两江新区明月湖建设领导小组指挥部院所转型组副组长张杰介绍,因为风险大、周期长等原因,很多资金不愿投、不敢投,导致科研项目筹措资金较为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两江新区通过改革创新,畅通财政资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形成“财政投入—科研产出—运营收益—反哺财政及院所”的资金良性循环。

    在两江新区的推动下,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辽宁材料实验室、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联合攻关,成功在工业级辊件表面实现梯度纳米结构层的可控制备和生产制造。

    “成果的成功转化,让我们有了在市场拼杀的底气。”余东移说,未来,研究院将成立产业化公司,两江新区前期投入的财政资金,将按照一定比例转化为公司股权,收益将反哺给“股东”两江新区。

    让企业获得全生命周期支持

    除了资金支持,今年3月,两江新区还成立了12个共享平台,为科创企业发展提供助力。科研人员只需要在手机上点一下,就可以共享价值3亿元的270余台设备,不仅方便快捷,价格也只有市场的三分之一。

    “全靠两江超精密增材制造共享服务平台上的超精密3D打印技术,我们不仅拿到了百余件3D打印模块上壳,还降低了约95%的成本。”重庆无界启航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郦铖说,他们针对盲人群体开发的“阅读神器”——盲文电子书,在培育期就得到了两江新区50万元的种子轮投资。最近,他们刚得到新一轮投资,公司市场估值达3000万元。

    郦铖介绍,此次交付的模块上壳,用于盲文显示单元,传统加工无法成型。如果使用注塑工艺,单次迭代的成本在20万元左右。而通过超精密3D打印,单次迭代的成本降低到了千元级别,在几个月内迭代近20次,研发进度大幅加快的同时,研发成本也节约了200余万元。

    两江新区科技创新局局长向悦文表示:“我们正加快构建完善‘拨投结合+直投+种子基金’早期项目投资支持体系,做大做强明月湖畔基金、科创基金、产业基金等股权投资基金集群,让企业从初创到成熟,都能获得全生命周期的支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洁表示,两江新区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制胜、强化改革引领、突出因地制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和产业创新高地。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