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8日 星期四
成果转化“更好、更快、更多、更安全”
——陕西西咸新区“先使用后付费”实践卓有成效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本报记者 王禹涵  通讯员 王 鹏

    8月6日一早,“新鲜出炉”的TILs细胞制备试剂盒被运往西安大兴医院。“这是我们自主研制的用于肿瘤治疗的产品。”西安初源赛尔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初源赛尔”)首席执行官武亮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该公司已和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林敏教授团队达成合作,相关技术投用后,细胞生产效率有望提升50%。

    初源赛尔位于陕西西咸新区。今年1月,陕西西咸新区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的改革实践,鼓励高校院所将科技成果优先向中小微企业转移,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创新过程中的成本和风险。得益于这一举措,仅今年上半年,西咸新区就新增科技成果转化企业105家,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

    8月6日,记者走进初源赛尔的生产区域看到,液氮罐内各类样品排列整齐,借助高科技手段精心培育的各类细胞产品放置于培养箱中,生产正有序地进行。

    初源赛尔以干细胞基础研究、干细胞临床研究、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备案服务为主。今年初,初源赛尔与林敏团队就“动态细胞微环境模拟平台及其制备方法研究项目”达成合作,并采用了创新的“先使用后付费”模式。

    “以往,企业需要‘一次性’买断专利,因此非常谨慎,洽谈阶段就要耗时两三年。”武亮告诉记者,“得益于新政策,我们4个月左右就谈成合作。分期支付的方式也缓解了企业的压力,让我们可以把更多资金投入生产中。”

    “用市场为成果定价,让双方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良性关系。”陕西省科技厅政策法规处处长马云表示,“先使用后付费”等政策,给企业吃下了“定心丸”。

    林敏表示,“先使用后付费”不仅为企业减轻了负担,也有效保障了科研工作者的权益,进一步调动了科研机构的积极性,让科研人员安心研发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

    截至目前,西咸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技术合同交易额,分别达到2021年初的18.1倍、6.6倍、2.8倍;同时,区内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位列西安市开发区之首。

    记者了解到,以氢能、太阳能光伏、智能网联汽车这3条陕西省重点产业链为例,西咸新区秦创原科技大市场已汇集18733件专利成果,其中高价值专利达到了641件。

    多措并举 持续推进

    “8月初,我们入选了2024年陕西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名单;7月底,公司研发项目入围西咸新区科技计划;AS91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也刚刚拿到了!”日前,记者见到陕西金信天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信天钛”)董事长米天健,他一口气分享了3个喜讯。

    今年初,金信天钛与西安理工大学就流体精准调控技术开展了专利转让合作。“如今我们的研发效率整体提升了30%,相关科技成果已转化落地。我们也按期完成了‘后付费’。”米天健表示,企业的前期投入和试错成本大大降低。

    西咸新区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局副局长舒亮表示:“制度保障是让合作双方安心的前提。”2023年2月,针对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交易定价难等问题,陕西省印发《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十条措施(试行)》,推行“先试用后付费”等十方面27个配套措施,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得更好、转得更快、转得更多、转得更安全”;今年1月,西咸新区发布《关于开展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试点实施方案》,加快形成体制创新、协同加力的改革再深化良好局面。

    如今,“先使用后付费”模式已从西咸新区走向陕西全省。今年3月,陕西省科技厅印发了《陕西省推行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工作指引》。初源赛尔在与西部某大型医院洽谈新项目合作时,也根据“先使用后付费”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与推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这让武亮备受鼓舞:“今年,我们还承担了西咸新区干细胞转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工作。我们希望能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打造好这一创新型区域工程技术研究平台。”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