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1日 星期四
洪水冲过的房子不能住、携带含金属的物品易遭雷击……
汛期来了,这些传言不可信
受强降水影响,辽宁省多地启动防汛应急响应。图为车辆在沈阳市路面上涉水行驶。
新华社发(王宏涛摄)

◎本报记者 陈 曦

    近期,我国多地出现持续性强降雨天气,部分地区有暴雨,局地大暴雨。强降雨引发了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及城市内涝。

    全民防汛关键时刻,个别网民为吸引流量博取关注,在网上捏造不实信息、混淆大众视听。“洪水冲过的房子不能住”“暴雨后城市自来水不能喝”“携带含金属的物品易遭雷击”……这些传言不仅扰乱社会公共秩序,更对防汛工作造成困扰。

    今天,科技日报记者逐一盘点最近出现的汛期传言,帮您拨开迷雾、寻找真相。

    洪水冲过的房子不能住?

    真相:专业评估说了算

    受持续性强降雨影响,一些河流水位持续上涨,部分河段发生洪水。受洪水冲击,房屋或出现地基下沉、墙体开裂等问题。一些网友提出,洪水冲过的房子绝不能住了。事实真是如此吗?

    对此,天津理工大学安全工程系副教授关文玲说,洪水退去后,受灾地区的房屋并非完全失去居住价值。

    “洪水带给房屋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不过,房屋的受损程度各不相同,有的仅表面被浸润,有的则可能遭受结构性破坏。”关文玲介绍。

    钢筋混凝土是现代建筑的主要材料,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较高的抗拉强度。即便遭遇洪水,只要地基稳固,主体结构未受严重损害,房屋经专业修复后通常能够具备居住条件。

    相比之下,砖混结构的老房子在洪水中更易受损。这类房屋本身结构性能较差,建筑强度等级较低,墙体可能因抵抗不住洪水的冲击力而损坏。

    “专业评估是判断房屋安全性的关键。”关文玲介绍,结构工程师会检查受灾地区房屋的地基、承重墙、梁柱等重要部位,评估其稳定性。除此之外,房屋电路、燃气管道、供水系统等设施也需要逐一排查,确保无安全隐患。

    除此之外,专业评估不是一次性的。相关工作人员会定期检查房屋,如果发现墙体有裂缝和渗水情况,会及时派专人维护,以确保房屋安全。

    关文玲提醒,无论房屋新旧,洪水退去后切勿急于返回,以免遭遇次生灾害。在确认房屋结构安全、水电设施完好、无残留有害物质后,方可考虑入住。

    暴雨后城市自来水不能喝?

    真相:正规自来水厂水质达标

    今年我国多地降雨频繁,一些城市遭受暴雨袭击。有传言称,暴雨后城市自来水变得浑浊且充满细菌,不适合饮用。这一说法靠谱吗?

    对此,关文玲认为,城市自来水水质主要与自来水原水水质以及自来水厂处理工艺相关。

    “水库、江河湖泊和地下水等是城市自来水的主要水源地。”关文玲介绍,下雨时,雨水会富集地面表层的污染物。当降雨量较小时,只有少量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泊和水库,这对水源地水质影响不大。可当降雨量较大时,一方面,初期雨水会携带地表污染物进入江河湖泊和水库;另一方面,在雨污合流制的城市,暴雨会造成管网超负荷运行,部分雨水和污水会溢流到地表水中,因此暴雨过后少数以地表水作为自来水水源地的城市自来水原水可能会受到轻微污染。

    目前,自来水厂一般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等步骤处理原水,这些工艺在常规运行条件下可以有效保障自来水厂的出水水质。

    “因此,大家可以放心,只要是从正规自来水厂出厂的水,即便在暴雨后仍然符合国家标准,不会影响健康。”关文玲说,而且暴雨过后原水水质会很快变好,公众不必过于焦虑。

    “如果大家实在不放心,可以将自来水煮沸超过1分钟后饮用,这样能有效杀灭大部分细菌和病毒。”关文玲说。

    携带含金属的物品易遭雷击?

    真相:雷电路径由电荷分布等决定

    夏季暴雨常伴随电闪雷鸣。很多人觉得,金属是导体,身上的钥匙链、金银首饰、手机等可以吸引雷电。一些网友甚至提出,携带含金属的物品易遭雷击。这个说法科学吗?

    对此,天津市防雷技术中心技术负责人鲁铭说,雷电的路径主要由电荷分布、大气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决定,不由地面上的金属物体决定,因此携带含金属的物品不会增加被雷电击中的概率。

    “相比空气等自然介质,金属具有更佳的导电性,但这不意味着它们会主动吸引雷电。”鲁铭介绍,雷电的形成与大气中电荷分布有关,当正负电荷之间的电场强度达到阈值时,天空就会“放电”。人们看到闪电是弯弯曲曲的,是因为它们倾向于选择“走”阻力最小的路径,比如空旷区域。因此在雷雨天气,一个人是否会被雷电击中,更多取决于所处环境和位置。

    虽然携带含金属的物品不会增加遭受雷击的概率,但当人体被雷电击中时,含金属的物品如首饰、手机等,却可以充当导体,使电流更集中地通过人体,从而导致局部烧伤。

    “在雷雨天气,我们要避免处在开阔地带、孤立的物体旁。”鲁铭说,“如果雷雨天身处空旷区域无处躲藏,建议下蹲以降低人体高度,同时双脚脚跟并拢并抬起、脚尖着地,尽可能减少身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链接

    看懂预警信号 谨慎安排出行

    我国暴雨预警信号分为蓝、黄、橙、红4级。发布蓝色预警信号,意味着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发布红色预警,则表示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但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多样,同样在夏季出现的50毫米降雨,给沿海地区带来的是清凉,但却可能给西北地区带来灾害。各地气象部门遵循属地化原则,结合本地气象灾害特点,发布本地预警信号,因此公众需重点关注所在地气象台发布的预警信息。

    那收到预警信号应该怎么办?气象灾害预警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蓝色、黄色预警信号为“提前警告”——虽然目前还比较平静,但危险可能就在眼前,此时不能掉以轻心。比如遇到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就应该考虑取消出行计划,并随时关注天气变化。

    橙色、红色预警信号一般都是在恶劣天气“进行时”发出的警告——恶劣天气已发生,且可能进一步升级。遇到橙、红两色预警信号,则应非必要不外出,尽量留在安全地带。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