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广州市越秀公园碳中和主题园:
“变废为宝”给游客带来低碳新体验
图为广州越秀公园碳中和主题园。
受访单位供图

◎本报记者 叶 青

    废弃塑料瓶搭建出“勺嘴鹬”艺术墙,废弃地砖变为科普展馆建筑外表面……走进广州市越秀公园碳中和主题园,一件件废品华丽变身,成为该园探索绿色技术实际应用的生动展示。

    不久前,生态环境部发布2023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获选名单,广州越秀公园碳中和主题园作为基地类成功入选。

    绿化垃圾不出公园

    在入园处,一棵树木的叶子如同一面大扇子,它特别的模样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是绿桐,光合作用效率非常高,碳汇能力高于普通树种。”越秀公园园容绿化部部长李庆天介绍,碳中和主题园选择种植绿桐等具有显著碳汇功能的新型树种,以此宣传林业碳汇和森林碳汇知识。

    碳中和主题园所在区域的前身是越秀公园园林垃圾的处理场地。2019年,越秀公园引入园林垃圾资源化处理系统,使公园内的园林垃圾基本上实现不出园就地处理。垃圾产出的有机基质被用于公园土壤改良和绿化管养,实现变废为宝。2021年,越秀公园对原园林垃圾处理场地进一步升级改造,将生产、生态、生活及科教有机结合,打造出占地面积约1400多平方米的碳中和主题园。

    碳中和主题园不仅以实际场景展示园林垃圾处理新模式,还设置林业碳汇、低碳生态农业、水资源集约再利用、清洁能源、固废处理与回收等低碳技术展区。“你所看到的展品,如树叶、树枝桠、树干,大部分取材于越秀公园物料和园林垃圾。这里的灌溉用水为回收再利用水,有机基质是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后的产物。”李庆天说,碳中和主题园在设计上采用互动形式,让每位游客都有低碳生活的体验感、参与感和认同感。

    废物处理模式创新

    在碳中和主题园的园林废弃物处理中心,堆放着一袋袋有机基质。这些整装待发的有机基质,正是由落叶、藤蔓、水草等公园绿化垃圾转化而来,展示着园区变废为宝的独特实践。

    “我们以园林绿化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为基础,探索出一种‘全领域覆盖、全流程监控、全链条参与’的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理创新模式,可供全国其他城市公园借鉴。”越秀公园主任刘兴跃介绍。

    全领域覆盖处理是指,越秀公园内因绿化管养、应急抢险等产生的所有园林绿化垃圾,会被悉数收集,之后收运到园林废弃物处理中心,实现公园绿化垃圾“不出园”。为实现全流程智慧监控,园林废弃物处理中心引入“互联网+”数据系统平台,实时监控绿化垃圾收集、分类、处理、应用的全流程。数据即时上传至云端,管理后台可以实时直观监控。而全链条参与则指园林废弃物处理中心打造的前端收运、中间处理、后端应用全产业链运营模式,能够通过多种应用场景实现产业闭环。

    “除了满足公园运营管理的需求,碳中和主题园的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理模式还与环保科普有机融合。主题园内有很多环保新场景,例如将有机基质用于园区林下经济菌类种植、用树枝枝干制作成覆盖裸土的彩色有机覆盖物等。”李庆天说,通过这些场景,公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废物再利用的重要价值。

    引导市民践行低碳

    “低碳小卫士”研学科普活动、用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产物制作公园文创产品……作为华南地区首个“双碳”主题园区,碳中和主题园通过各种活动,把“双碳”概念具体化。

    记者了解到,碳中和主题园推进“家校社园”融合,通过政府支持、公益先行、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将智慧科技和碳减排科普融为一体,引导市民感知低碳、践行低碳。同时,碳中和主题园还充分利用公园的自然生态,在越秀公园打造出1.2公里低碳生态径,串联园内东秀湖水生态修复区、低碳观鸟点、生物多样性观赏点等,通过对不同碳减排场景进行科普,为游客开启低碳生活新体验。

    打造碳中和主题园,仅是广州探索绿色低碳发展的生动实践之一。近年来,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以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为主线,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底线,大力构建以增汇为主的林业园林建设管理新模式,扩大城市含绿量,提升汇碳量,减少排碳量,为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林业园林力量。

    “以碳中和主题园为基础,越秀公园将向‘零碳公园’转型发展,把以公园为中心1公里辐射范围内的人群融入城市公园生活圈,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公园管理处处长马燕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