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蕴 通讯员 王宏霞
6月11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光伏一条街”的天合光能青海大基地内,1536台拉晶炉子在拉晶车间满负荷运转。
“哪怕是毫秒级的电压波动,都会影响企业的生产质量。”该园区内相关企业负责人说,包括晶硅在内的重点行业都对稳定用电有着极高要求。
如何满足客户用电高要求?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应用了电网全自动集中型馈线自动化功能,让配电网具备自愈功能,实现故障自动处理。截至5月底,该省累计完成1889条配电自动化线路建设,城市核心区域配电自动化线路覆盖率达到100%。
放眼青海,清洁能源集约化发展势头正劲。聚焦电力保供和能源转型核心任务,青海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系统推进“源网荷储”协同互动,为绿色高质量发展强引擎、添动能。
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近日,青海格尔木弥盛50兆瓦/100兆瓦时构网型储能电站顺利并网运行,可有效提升海西地区新能源消纳比例,这是青海省内首座并网运行的构网型储能电站,也是青海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解决新能源消纳和电网稳定问题的又一创新实例。
“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提升现有条件下的储能占比成为解决风光电源发电消纳问题的关键因素。”6月12日,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调度控制中心水电和新能源处处长鲜文军告诉记者,开展“储能+新能源”协同运行调度控制,将有助于充分发挥各类储能价值,满足电网支撑、电力保供、新能源消纳等不同类型的需求。
青海清洁能源禀赋优越,为切实把能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青海省人民政府印发了《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进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工作方案(2022—2025年)》,青海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全面提速提质。
今年一季度,青海新能源装机达3879万千瓦、占比69.7%,新能源发电量127万千瓦时、发电量占比51.3%,青海电网稳步构建起新能源装机、发电量占比“双主体”发展格局,初步具备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形态。
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国重要的区域能源接续基地,青海正加快储能产业布局,《青海省“十四五”电化学储能统一规划建设工作方案》已于年内通过专家组评审,深入挖掘“源网荷储”主动协同能力,在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储能电站优化调度运行、大规模储能支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等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持续提升供电保障水平
端午节前的三场降雪,让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央隆乡至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苏里乡的唯一一条山间通道交通阻滞,使正在进行中的35千伏海西苏里输变电工程塔材运输工作被迫停下来。
“要翻越夏尔格雪山,这是工程材料运输的唯一一条通道。交通恢复后,我们要抓紧组织骡队运输,力争在一个月内运完132基塔料,为接下来组塔施工作好准备。”该工程项目负责人窦健说,由于苏里乡位于祁连山脉褶皱地带,天气异常多变,工程有效施工期短,要保证工程9月底投运,可以说是困难重重。
“我家里用的是光伏板,电不够用,电压也不稳,就等着通大网电,把家里的洗衣机、冰箱用起来。”牧民闹吾东周指着墙角的洗衣机和冰箱说,这些家电还是结婚时的陪嫁,因为用不上只好装了米面,一家人翘首盼望着工程建设投运。
正在加快建设的青海35千伏海西苏里输变电工程和110千伏玉树吉尼赛输变电工程,实现大网通电后,将有2354户农牧民群众告别缺电,开始电气化新生活。
为持续深化电力普遍服务,加强农网基础建设,10年来,青海先后完成无电地区通电、“三区三州”电网建设、农网改造升级等攻坚任务,解决了省内8个县域孤网运行以及6个县域电网与主网联系薄弱问题。今年,青海还将计划投资28.52亿元,用于持续巩固农村牧区电网建设,以设施升级全面提升农村配电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