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越 韩 荣 王延斌
陈汝健 王禹涵
近日,受高压脊和暖气团东移发展影响,我国京津冀、河南、山东及苏皖北部等地高温迅速发展,截至6月10日下午,山东、河北有超过20个国家气象站最高气温突破当地6月上旬极值,河北南部、山东北部的部分地区气温超过40℃。
当前正是北方秋作物播种和苗期生长的关键时期,多地面临高温干旱双重“烤”验,做好抗旱工作对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多部门开展联合行动
据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官方微博消息,农业农村部和中国气象局6月11日联合发布农业高温干旱风险预警:预计6月11日—14日,华北、黄淮有持续性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9℃—42℃。高温将加快土壤失墒,河北南部、山西南部、陕西关中东部、河南大部等地玉米、大豆播种进度以及出苗生长遭受高温干旱灾害的风险较高,易导致缺苗断垄。
此外,网络上关于山东沂蒙山区大旱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山东省蒙阴县摸排受旱影响情况,细化供水用水方案,做好抗旱技术指导,积极组织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打井抗旱作业,适时开展人工增雨等措施,全力确保人畜饮水和农业生产灌溉需求;山东省临沂市水利部门多措并举,全力做好抗旱保供水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稳定。
河南是此次旱情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6月12日,河南省气候中心发布干旱橙色预警:根据最新气象干旱监测显示,河南省16个地市72个国家级气象站监测气象干旱达到重旱等级以上,并已持续10天。
旱情就是命令。“我们已经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迅速安排部署,落细落实抗旱责任,已经出现旱情的地区,要依据研判结果,适时启动应急响应,为抗旱减灾赢得主动。”河南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根据部署,河南省应急管理厅组织防汛抗旱调研检查组指导做好防范应对工作,加强会商调度研判,指导各地对装备物资进行维修保养,做好拉水送水准备;河南省水利厅加强灌溉水源调度管理,根据下游抗旱灌溉需要,加大下泄流量,最大限度保障灌区灌溉用水;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开展秋作物抗旱抢种保苗的紧急通知,派出12个工作组分包省辖市督促指导;河南省气象局6月9日8时启动了重大气象灾害(高温)Ⅳ级应急响应;河南省电力公司优先保障抗旱用电需求,提高对机井供电设施巡视检测频次;中石化河南分公司、中石油河南分公司加大油料储备力度,满足抗旱需要,充分利用移动油车为抗旱提供用油服务……这一套“组合拳”,打出了河南抗旱保秋的决心。
科技“解渴”有妙招
在河北省正定县新安村麦田里,“新农人”何建伟正顶着高温浇地抗旱。记者见他将浇灌主管道顺着麦垄铺设好,又横向铺设了数条支管道。“这是我们新创的一种‘微喷带’浇灌方式。” 何建伟告诉记者,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通过主管道控制支管,还可以使水流顺着麦垄流动,以此提高浇灌效率,减少用水量。在他流转的7000多亩麦田里,全部铺设了这种“微喷带”。
“没想到这个探墒播种抗旱保苗技术出苗效果这么好,再也不用以前那样眼巴巴地盼下雨了。”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李坊村,村民韩明堂望着地里齐齐整整的玉米小苗不胜欢喜。
今年,韩明堂在山西农业大学有机旱作农业创新团队指导下,应用了“旱地玉米探墒播种抗旱保苗艺机一体化技术”。据介绍,该团队研发的玉米探墒抗旱播种机不仅适宜山坡、山旱地、小地块播种,而且最新改进的一代机器还增加了种子镇压装置、施肥播种监控系统、云平台监控系统,提高了智能化水平。
科技让干旱变得“可预测”,也让预判在抗旱中发挥了重要价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教授任小龙告诉记者,结合往年经验及遥感技术,他所在的团队已预测到这一时期会有高温干旱发生,主要影响陕西关中等“两熟区”秋粮作物,干旱严重可导致夏播的复种玉米不能及时出苗。“我们在玉米播种时就采用了相应的旱作耕作及栽培技术,也提前预定了无人机为示范田玉米喷洒药剂,补充营养剂的同时,可以通过叶面补充部分水分,降低叶面温度。”任小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