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内,四川长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员工正在忙碌。郭超英摄 |
◎万小玲 实习记者 刘 侠
4月中旬,在四川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的生产车间内,多条生产线开足马力,设备高效运转,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目前,该产业园可实现年产智能电视600万台、碱性电池15亿只、高倍率圆柱锂电池2.6亿只,年销售收入达350亿元。
近年来,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持续深化“园区提质、企业满园”专项行动,加强企业梯次培育,奋力推动工业扩能。2023年,高新区发展取得新突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023亿元,成为绵阳市首家产值过千亿元的园区。
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如何把握产业发展机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日前,记者前往高新区进行探访。
壮大特色产业
新材料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方向。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发挥磁性材料产业发展优势,打造以“千亿级磁性材料产业集群”为主题的专业园区,推动磁性材料产业快速发展。
“以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现在荒山变成拔地而起的厂房和办公楼。公司员工增加到如今的700多人。这得益于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深入实施的‘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绵阳巨星永磁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星永磁)常务副总经理黄浩说。
巨星永磁建设的年产10万吨高性能烧结钕铁硼永磁新材料项目产业园区,是全球单体最大的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生产园区。
“对于企业来说,自主创新是抢占先机最有效方式。”黄浩表示,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创新基因强大,发展底蕴深厚,将助力企业快速成长。
“我们将持续培育壮大磁性材料产业,推动稀土永磁新材料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落实产业链‘链长制’。”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高新区将加快打造特色鲜明的磁性材料产业集群。
实施“智改数转”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的四川长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虹新能源)碱锰电池生产车间,只见设备轰鸣,生产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却鲜见工人忙碌的身影。
“从原材料进入生产线,到电池封口,再到后期的成品电池,我们实现了碱锰电池生产的全流程智能化。”长虹新能源董事会秘书欧志春介绍,公司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工厂内设备的数字化连接,并按照生产流程构建全周期数字化闭环管理,完成了对生产过程所有要素的全面监测和工艺的迭代升级。
升级后的生产线,不但产品废损率下降30%—50%,质量成本大幅降低,还让生产效率提升了10%。目前,这条自主研发的碱性电池生产线,每分钟可生产电池750只。公司碱锰电池产销规模位居全球前4位、国内前2位。
除了在传统领域实施“智改数转”,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紧盯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不断发挥在新能源、数字产业等方面的能力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下一步,我们要发挥‘提质满园办’的职能作用,服务好、统筹好、协调好各个园区,按照‘三年大变样’的目标要求,制定2024年‘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计划,在去年高新区实现千亿园区的目标基础上,力争今年新增两个500亿级园区、一个400亿级园区和一个300亿级园区。”绵阳科技城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