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03日 星期三
空军某部:让创新之花在基层绽放
“微创新”成果吸引官兵学习、点赞。 何育涛摄

    ◎陈立春  本报记者 张 强

    某型跳伞间隔控制信号系统,能提高投放员对跳伞间隔控制的准确性和跳伞安全性;某型瞄准跟踪训练辅助器,方便官兵准确掌握跟踪目标实况,缩短新射手培养周期……近日,空军某部举办“微创新”成果展,由“军营创客”们自主研发的一批创新成果一经亮相便走红军营,深受官兵追捧。

    “基层官兵身处练兵备战前沿、战斗力建设一线,是深化科技练兵的主力军。”该部侦察科参谋彭乐夫介绍,这些“微创新”成果全都出自基层官兵之手。截至目前,该部共有百余项“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被推广使用,有力推动部队战斗力提质增效。

    围绕创新形成统一认识

    “这是一款辅助训练‘神器’,可以有效缩短新手培养周期。”该部训练场上,某营装甲技师王星介绍他和战友们的创新成果——某型战车瞄准跟踪训练辅助器。

    营长李玮国介绍,目前,像王星这样具备自主“微创新”能力的官兵在他们单位还有许多。“曾经,部队的创新人才十分稀缺。”李玮国说。近年来,该部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科技创新在练兵备战中的作用。因此,他们一直倡导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活动,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们发现,进行发明创新的总是那几位官兵,难以见到其他人的“金点子”。

    李玮国等人通过观察了解到,原来一些官兵一提创新就感觉“高大上”,认为创新是专家们的事,是领导和机关的事,与自己无关;部分基层官兵虽然也花心思琢磨创新,可往往浅尝辄止,或者遇到点困难,就放弃了……

    “官兵们不是缺乏创新思路,只是未针对创新形成统一认识,缺乏尝试的勇气和条件。”李玮国说,他将这一现象反馈给机关,立即引起该部党委的高度重视。该部领导分析认为,创新决定未来,每一个岗位都可以是创新平台,每一名官兵都能成为创新主角。打通科技创新成果向战斗力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不仅需要党委机关持续发力,也需要发动基层官兵积极尝试。

    对此,该部持续对官兵进行教育引导,更新其创新理念。该部结合“创新就是战斗力”“我为创新献一计”等群众性讨论活动,大量收集源自训练一线的“金点子”,积极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同时用身边故事举例,既让大家明白小创新对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性,又让大家认识到,只要肯用心,人人皆可“微创新”。

    经过努力,该部迅速掀起了一股“微创新”热潮,基层官兵的创新活力倍增。王星告诉记者:“现在大家创新活力和热情格外高涨。在训练中遇到难题,就创新思路,琢磨解决办法。”

    营造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

    人员状态实时更新、业务数据共享共用……前不久,该部人力资源科科长罗俊向大家展示他自主研发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获得官兵点赞。

    罗俊表示,得益于党委机关的搭台铺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正式上线。这是一个集人员管理、能力指标、数据分析和辅助决策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致力于提升人力资源信息服务保障质效。

    记者了解到,为充分发挥广大官兵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该部专门成立了“微创新”领导小组,制定创新机制,要求各单位为官兵留出时间和空间,积极协调人力、物力、财力,对官兵创新给予支持。该部还针对革新失败或因创新造成的失误等建立了容错机制。

    某连班长袁王帅具有很强的军事素质和专业技能,同时喜欢搞些小发明小创造。一次,他带领全班参加一项战术演练,本以为凭借自己的小创新可以稳操胜券,结果却因操作不当出现失误,拖了连队后腿。

    虽然关键时刻掉链子,但是连队主官并没有批评他,反而鼓励他放下思想包袱,并帮助他完善创新成果。后来,经过多轮设计与实践,袁王帅牵头革新的某型火炮瞄准辅助系统在训练中投入使用,受到机关的一致好评,他个人也被评为“军营微创新达人”。

    在该部的鼓励、支持和包容下,官兵自主创新蔚然成风。制式起倒靶装置对场地要求高、不便在野外展开,某营教导员董鹏设计制作出便携式缩小靶机,不仅方便携带和运输,还能适应不同场地的训练要求,减少场地限制;为解决极端天气情况下战车射手视度模糊,强光下导弹命中率不高等问题,某连战士马岩松研制炮瞄系统遮光防雨折叠保护罩,增加了射手在强光下发射导弹的命中率、雨天车载火器射击的命中率……

    为何“军营创客”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该部领导表示:“各级党委在加油鼓劲的同时,还会拿出实招为官兵给予必要支持。”一方面,他们集中骨干力量成立“创客团队”,聚焦备战打仗需求,立足现有装备和条件梳理创新点,对一些重难点问题进行集智攻关。另一方面,他们积极搭建创新平台,定期举办“微创新”成果展,现场为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颁奖,并在年底评功评奖时给予适当倾斜,形成“创新吃香”的良好氛围和鲜明导向。

    大批“创客”走红营连

    近段时间,该部一场装载训练如火如荼展开。某连技师秦扬和他的团队研发的某新型装卸载平台,深受官兵喜爱。“秦扬研制的这个平台操作简单、方便实用。”该部官兵们说。秦扬告诉记者:“以往装载固定这一环节必须由专业人员来完成。如今普通官兵也可以操作我们自主研发的新型装卸载平台,装卸载效率提高数倍。”

    “这都是群众智慧的结果。”秦扬所在单位教导员王志明介绍,去年以来,他们组织经验丰富的骨干成立专项研发小组,向官兵广泛征求提升装卸载平台质效的建议,收集整理各类数据,在多次改进和实践论证后,一套完全自主研制的装卸载平台就此诞生。

    训练场上,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几名全副武装的战斗员到达目的地后,按照流程化、标准化装卸载程序,短短几分钟便完成了装卸载任务。“我们创新不图别的,只要平台管用、好用、实用就行。”秦扬说。

    “只要敢创新、肯钻研,我们就会提供支持。基层技术革新同样大有可为。”该部领导介绍,他们大力营造群众性革新的浓厚氛围,官兵的发明创新由此开花结果。

    在该部近日组织的“微创新”成果展上,一项项“微创新”成果与专业岗位紧密结合、与备战打仗无缝对接,其中既有训练辅助系统、专用操作平台,又有检测测量装置、革新工装工具。这些创新成果全部经过部队应用检验,为实操实战带来很大效益。成果展结束后,该部3个营级单位和3个连级单位斩获“微创新”成果优胜奖,3名官兵被评为“军营微创新达人”。

    记者了解到,自该部“微创新”活动开展以来,一大批“创客”走红营连。如今由该部官兵自主研发的多项创新成果,被广泛应用于训练实践,成为破解训练难题、提升训练质效的助推器。

    该部领导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在抓好“微创新”成果推广运用的基础上,会推荐在实战化训练中发挥作用明显的成果参加上级科研评比,为它们申请产品专利。对于在科技创新领域贡献突出的个人,在调职晋升、入党考学、评功评奖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让“微创新”、基层创新不断涌现、蔚然成风。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