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总书记嘱托】
◎本报记者 王 春
开栏的话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赴广东、内蒙古、江苏、黑龙江、上海等多地考察调研,从科研院所、实验室,到高新技术企业、工业园区,总书记反复强调科技创新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围绕科技创新,总书记长远谋划、亲自部署;各地牢记嘱托、开拓奋进。
2024年全国两会前夕,本报特开设“牢记总书记嘱托”专栏,回访见证总书记考察部署的亲历者,重温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呈现各地发展的新举措新面貌,讲述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干前行、奋跃而上的生动实践。
因为一部热播剧《繁花》,一座城市又火了。在久居于这座城市生活和工作的人看来,上海科技创新一路“繁花”。
初冬时节,黄浦江畔。202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考察调研,来到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了解上海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情况。习近平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科技、教育、人才的战略支撑,上海在这方面要当好龙头,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
在调研的照片中,一张人形机器人的照片格外引人关注。它通体黑色,闪着金属光泽,站在展厅里显得很酷炫。
手指灵活、行走快速、避障敏捷、上下坡稳健……这是由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傅利叶智能”)研发的通用人形机器人GR-1。GR-1之所以具备这些能力,是因为它有一个发达的“小脑”——在人工智能算法的支撑下,能完成模型预测控制运动。
“我演示了这款机器人的上肢和步行运动。总书记看得仔细,并问我人形机器人未来有哪些用途。我和其他科研人员在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总书记说要着力造就大批胸怀使命感的尖端人才,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我们听后都备受激励和鼓舞。”傅利叶智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顾捷回忆起当时场景,激动之情仍溢于言表。
记者走进位于张江机器人谷内的傅利叶智能总部大楼,看到有一间实验室里整齐站立着数十台人形机器人,正在工程师的操作下不断进行着各类测试。
顾捷表示,公司研发团队正积极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胸怀使命感投身科技创新,加快攻关通用人形机器人的关键核心技术,同时通过开放机器人本体的软硬件接口,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人形机器人的产业生态体系,尽快实现其在养老陪护、工业制造、迎宾接待等场景的落地应用。顾捷说:“公司预计今年在浦东实现上千台人形机器人量产。”
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给予科研人员极大的鼓舞,增强了科研人员的使命感、责任感。
“一颗小石头,其表面积最多不过几平方厘米,但仅仅两克介孔材料,铺开后的面积就足以覆盖一个足球场。孔越多,表面积越大,技术难度越高;对科研人员而言,挑战也越大。”在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赵东元手指介孔材料模型,自豪地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了团队在材料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的创新突破。
“产出更多具有独创性、引领性的高质量科技成果,造就大批胸怀使命感的尖端人才,让科学创新之光照亮上海高质量发展之路。”赵东元说。
截至目前,赵东元已带领团队发明了20余种以复旦大学命名的介孔材料,创制了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并首次将介孔材料从无机组成扩展到有机体系,提出了“酸碱对”“界面组装”等新理论,合成了一系列热稳定的、大孔径的、高度有序的新型功能介孔材料。
回望过去的2023年,上海打出了一套科创“组合拳”,布局“基础研究先行区”、超前孵化培育耐心资本、政策扶持新型研发机构,到如今加强开放共享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一个“从0到10到100”全链条式的科创政策供给已然成型。
上海市科委主任骆大进在现场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科技创新的期望一以贯之。骆大进说:“我们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慢不得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坚持以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为主线,坚持全过程、全链条创新理念,不断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聚力加强基础研究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上海将继续胸怀“国之大者”,以国家战略为导向洞察科技变革,坚持世界眼光,追求卓越,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