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北京2月22日电 (记者华凌)“十年间,京津冀三地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达到10.4万亿元,是2013年的1.9倍,区域整体实力持续提升,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生机勃勃,扎实向世界级城市群迈进。”22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工作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协同办副主任、京津冀联合办常务副主任刘伯正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成效时表示。
作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北京牢牢牵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牛鼻子”,以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系列疏解整治促提升“组合拳”,让首都发展深刻转型。
副中心城市框架全面拉开,保持千亿元级投资强度:城市绿心公园开园迎客,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大文化建筑盛装亮相,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东六环路入地改造全面提速。
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任洪源说:“三地着力提升产业协同水平,区域配套更加紧密,新质生产力加快成长,一批优势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逐步形成。2023年,京津冀地区工业增加值达到2.43万亿元,是2013年的1.43倍。”
“三地科技部门充分发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辐射带动作用,结合天津先进制造优势、河北环京地缘优势,深入推进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截至2023年12月底,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数量已突破1万家。”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张志松介绍。
“交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率先突破的三个重点领域之一。”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副主任刘道刚表示,“十年来,三省市牢牢把握交通的基础先导作用,着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持续开展运输服务协同联动,交通一体化从‘蓝图’迈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