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太阳能公司员工正在对太阳能电池片进行检验分类。刘婷摄 |
◎芶文涵 实习记者 刘 侠
2月17日,记者获悉,通威太阳能全球创新研发中心日前在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开工。中心功能定位主要是开展新型电池和组件技术、重要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中试,致力于在硬件条件、研发团队、研发成果等方面,为下一代高效电池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持和专利储备。
当前,成都市双流区正在科技成果孵化载体建设、成果对接平台打造以及成果转化综合服务等方面持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产业建圈强链。数据显示,该区目前拥有15万名创新人才,454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建成各类创新平台239个。
成都市双流区如何多措并举,打造西部成果转化高地?
集聚资源为创新提供养分
不久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双流新型产业学院入驻双流区成都芯谷。未来双方计划通过“高校+平台+企业”合作模式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打造前期原创创新和后端孵化,培育、壮大、加速一体的全生命周期科技转化示范区,促进科技成果和项目就地转化。
作为成都市电子信息和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圈的重要承载地,成都芯谷围绕高端软件等主导产业,建成(在建)了一批高精尖技术攻关和产业孵化培育平台,初步构建起“原始创新+概念验证+中试熟化+成果产业化”的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要让产业生态加速形成,强化科创平台的支撑能力是关键的一环。成都芯谷发展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说:“园区通过提升技术服务,助力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在压力传感器、柔性传感器等领域建成一批共性中试熟化平台,切实强化大院大所创新能力建设。”
在双流区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人造太阳”实验室,一座高约3层楼,全身布满金属零件、管线的瓣形装置让人眼前一亮。这是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托卡马克装置的等比例缩小模型。去年8月,该装置首次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刷新我国磁约束聚变装置运行纪录。
双流区高能级平台和创新载体丰富,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转型推进的关键阶段。“在推进传统产业由大到强、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过程中,都要向科技要答案。”双流区相关负责人说。
“两团一员”打通供需“梗阻”
“前期,贵公司已就PLC系统开发的事项,与科研院所达成初步合作。今天我们过来看看公司还有没有其他需求或想法。”日前,在双流区希望森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双流区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中心工作人员李寿均与公司副总工程师任光法再次进行了沟通和交流。
眼前这一幕正是双流区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中心持续开展“两团一员”技术需求挖掘专项行动的日常工作场景。
该专项行动于去年3月启动,通过聚集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团、技术经纪人团和百博服务团博士成员,组成需求挖掘专项小组。专项小组实地调研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研发合作、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等情况,并在双流区新经济和科技局的带领下,根据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精准匹配解决方案。
“我们通过‘校企双进·找矿挖宝’等主题活动,建立常态化的‘揭榜挂帅’机制,助双流企业突破创新瓶颈。”双流区新经济和科技局院校地合作与成果转移转化科负责人周磊说。
该成果转化中心主任毛贵玉说,目前中心正依托第三方企业,构建起开放化、平台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同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人才链、资本链、政策链和服务链,加快建设独具双流特色的技术要素市场,完善本地科技成果转化生态。
截至目前,双流区已累计征集区内外科技成果5565项,挖掘技术需求120项,开展“创新挑战周”等供需对接活动37场,为40家企业的70项需求匹配对接了100个专家团队,促成意向合作签约14项。去年全区技术合同交易额达65.4亿元,同比增长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