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符晓波
春节前夕,从福建省厦门市区驱车向西,绕过211道弯后,记者来到坐落在厦门第二高峰——状元尖脚下的军营村。
一路上,山林茂密。梯田茶园,层叠如画;古朴民居,错落有致。春节将近,外出的游子回家了,村子比平时更热闹了。当地的村民忙着整理自产的茶叶和干货、装点自家的民宿及农家乐,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旅游旺季。
“村委会正盘算着给乡亲们分红呢。”厦门市同安区军营村党总支书记高泉伟向记者介绍,军营村已连续多年按照家庭人口数分配集体经济收益,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军营村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境内,平均海拔900多米。曾几何时,这里还是“藏在深山人不知”的贫困村,交通闭塞、资源匮乏。
“过去,村民为了炒茶把周围山头的树都砍得光秃秃。”高泉伟说,军营村土质薄,植被破坏加重水土流失,导致村民种的茶叶产量不高,品质也不好。为此,30多年来,军营村10届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修复山林,重现绿水青山。
“军营村海拔高、土层薄,种树不易。”年逾花甲的高泉辉,是军营村最早参与造林的村民之一。他说,军营村实施高标准造林绿化工程,从福建以北省份引入耐寒树苗。经过数十年的持续造林,如今,全村保护公益林面积达到4100余亩,山头终于不再光秃秃了。
“空气变好了,土壤变肥了,茶也越来越甜了。”返乡创业大学生高炳瑜告诉记者,毕业后,他跟随父亲一同种茶,他们在茶园套种了柿子树,果树为茶叶锁住水分和营养,使茶叶的品质有了明显提升。不仅如此,在传统种茶制茶经验基础上,这位90后“新茶农”不断探索新品种、新工艺,在村里建设了加工厂和现代化机械设备。“我们采用‘南茶北做’的方式,即将闽南的茶种和闽北的工艺相结合,从种植、采摘到炒制、加工,实现标准化生产,这些都可在村里完成。随后,我们再将成品茶出口到日本。”
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军营村生态化改造老茶园6500余亩,更新优质品种,采取套种模式,保持了茶叶的有机绿色优势,再加上高原气候、温差等先天优势,当地生产的浓香型铁观音已成为高山茶的“拳头产品”,村民收入大大增加。
山上,植树造林搞绿化;山下,兴建产业搞开发。军营村实现了生态和产业齐发展、互促进。树在山顶下雨吸水、干旱出水,巩固和涵养水土;茶在山间平地覆盖裸露地表,既丰富植被、促进生态平衡,又固碳净化空气。
2022年5月,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建成运营全国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军营村获得首批农业碳票。全村5715亩茶园被纳入碳汇认证体系,按照一亩茶园一年约0.2076吨二氧化碳消纳能力测算,首次认证并交易的2020年、2021年茶园碳汇近2500吨,并以1吨碳汇6元的价格成功售出。绿色资源给村民带来了真金白银,这笔碳汇收入用来为村集体购置茶园管理维护设备。
“现在的军营村,卖茶、卖果、卖空气。”在与记者交谈过程中,军营村多数村民并不清楚碳汇究竟是什么,但他们回答时,眉宇间透露着幸福感。
军营村守望高山的致富故事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高泉伟说,现在,村民环保意识日益增强,他们积极参与生态建设,保护了军营村的青山碧水,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为打造富美乡村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