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本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吕 力 杨 浩
1月17日,一阵大雪过后,嫁接工谢瑞红又来到位于山东省聊城市莘县的山东豪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甜瓜育苗棚里。坐在育苗架旁,她拿起一株幼苗,手法娴熟地嫁接起来。
先拿一株作为砧木的南瓜苗,用刀呈40多度角向下斜切,直接将南瓜苗生长点及其中一片子叶切掉;再将一株作为接穗的甜瓜苗,在真叶下1至1.2厘米处呈30多度角向上斜切……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一株南瓜与甜瓜的嫁接苗便处理好了。
在莘县300余家育苗企业里,活跃着一批像谢瑞红这样的“鲁西嫁接工”。
打造特色劳务品牌
作为粮食生产大县和瓜菜菌种植大县,莘县粮食种植面积160万亩,瓜菜菌种植面积100多万亩,年产量520万吨。2022年3月,莘县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制种大县。
“鲁西嫁接工”正是该县立足农业产业优势,打造出的一支以农村女性为主力的劳务输出品牌团队。如今,“鲁西嫁接工”不仅成为国内外育苗企业争相邀请的对象,还被认定为“山东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特色劳务品牌”。
“鲁西嫁接工”是如何诞生的?在主题教育中,莘县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抓手,立足该县瓜菜菌产业优势,围绕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开展多部门、联动式、科学化的为民服务解难题,对农业全产业链进行把脉。
“莘县瓜菜菌复种面积100万亩,年育苗量达20亿株,特别是在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已经形成全产业链条。但是,通过‘四下基层’,我们发现种苗繁育前段链条还存在种苗嫁接劳务人才少、技术水平参差不平、劳务输出不规范、带动致富能力不足等短板。”莘县县委书记孙奇宏向记者表示:“我们大力培育种苗嫁接劳务市场,‘贯通式’培训提升嫁接技术,‘跟进式’服务完善务工管理体系,‘无缝式’对接畅通就业渠道,全力打造出‘鲁西嫁接工’特色劳务品牌。”
山东莘县是全国甜瓜蔬菜大县,更被农业农村部授予“中国香瓜之乡”的金字招牌。这里随处可见甜香瓜种植基地,但甜瓜苗嫁接考验着种田人,“一切、一插、一夹”,看似简单的流程,考验着手法、力度、精度。据了解,一个成熟的嫁接工一天可收入400元左右。
更多农民加入进来
“切口的角度、大小都会影响幼苗的后期成长。所以,幼苗嫁接算得上‘瓷器活’,需要手握‘金刚钻’的专业人士来完成。谢瑞红是县里和我们企业开展‘联动企业同步实训’培训出来的嫁接工之一。”山东豪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蔡目瑞说。
记者了解到,为了提升“鲁西嫁接工”群体数量和技术质量,莘县统筹农业、人社、乡村振兴等部门资源渠道,联动农技站、种苗企业、农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开展同步培训和实训,大力开展嫁接技术培训推广,打造嫁接工培训输转一体化机制。
截至目前,莘县共组织培训68期,对2400余名嫁接工进行实操培训。361名嫁接工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我现在正带队在云南蒙自开展嫁接服务。”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莘县董杜庄镇“鲁西嫁接工”团队队长亢金花说,这次共有30名姐妹一起来云南,大约工作一个月。当地企业以每株9分钱的价格支付劳务报酬,如果按平均每人每天嫁接5000株计算,这次“云南行”每人可以拿到1.2万元工资。
截至目前,该县3000余名嫁接工长期在广西、云南、宁夏、新疆等20多个省区市开展嫁接务工。
好技术带来好口碑,好品牌成为“金名片”。为防止“恶性压价、用工混乱”现象的发生,莘县开设了嫁接工服务热线,探索实行嫁接诚信评价机制,引导县内劳务输出团队成立劳务公司,面向全国育苗企业,开展需求企业“点单”,劳务公司“派单”进行劳务输出,全面建立了科学务工管理体系,掌握务工技术定价权,实现劳务输出主动权。
“不仅在国内,我们还远赴俄罗斯、新西兰、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育苗企业开展过嫁接服务。”这是莘县燕店镇“鲁西嫁接工”团队队长魏艳梅的自豪。
当前,“鲁西嫁接工”已成为莘县一张人才就业的“金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农民加入,嫁接技术真正成为了带动农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