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符晓波
为什么要建科学城?科学城应该怎样建?
带着这些问题,40多位来自厦门市多个部门及国企的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组团来到上海,实地走访上海张江科学城、临港国际创新协同区、光源大科学装置等地,聆听专家讲座,参与圆桌讨论,了解上海各类科创载体平台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先进举措。
12月11日至15日,由中共厦门市委组织部、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厦门科学城管委会办公室主办的高标准推进厦门科学城建设专题培训班在上海同济大学举行。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厦门正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挂帅的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其中,建设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厦门科学城是此项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此次来自不同部门的干部学员都与推进厦门科学城建设相关。
2020年8月,厦门市委、市政府从全局谋划,依托集美、同安、翔安三区,规划建设“科、产、城、人、用”高度融合的科学城。目前已落地2家省创新实验室、12家新型研发机构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核心园区累计注册入驻各类企业超过1600家。与此同时,科学城原始策源能力不足、公共服务配套薄弱等短板问题正亟待破解。
建设高质量的科学城已不是厦门一座城市面对的“考题”。培训班授课人之一、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常务副总经理陈文丰介绍,科学城是当下国内主要城市的建设重点与热点,已有30多座城市提出建设科学城。如何答好这张考卷?他认为,不同于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科学城是具备科研基础设施、创新服务、多元创新主体等科学要素,同时具备居住社交、绿色宜居等城市特质的创新载体,其重点是打造以新赛道牵引的高水平孵化生态。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主任许倞表示,当前科学研究范式正发生深刻变革,基础研究到落地应用之间的链条越来越短,颠覆性技术持续涌现。科学城建设要协调推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包括提供科学开源平台,集成各类新兴技术的应用场景。
走访中,上海全球领先的科研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给厦门学员留下深刻印象。“上海顺应科研范式变革,通过各种灵活举措强化基础研究、投资研发、培育产业,值得借鉴。”厦门科学城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欧阳勇介绍,围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厦门科学城莲河片区已形成分界面、多主体共同开发,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
“上海立足自身科创优势,赋能长三角地区、G60科创走廊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由点向线、到面,拓展释放科技创新‘雁阵集群’效益。厦门也要锚定加快创建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主动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不断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厦门市同安新城片区指挥部常驻副总指挥费薇认为,科学城要找准城市各自的定位,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高地。厦门在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具有区域优势和较好的产业基础,应当精准聚焦这些领域,优先发展。
近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张江产业工程院理事会执行主席张爱平认为,科学城要成为科学要素高度浓缩的载体,为推动产业创新、产生颠覆性技术、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支撑。其中政府部门角色要从“推动”转为“组局”,既要尊重规律,也要大胆改革,激发各类创新要素释放发展新动能。
“厦门科学城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孔曙光表示,厦门正聚力建设科学城,已完成战略发展规划和总体概念规划,出台12条强有力政策。接下来要加快建设一批高能级创新载体平台,提升原始创新策源能力,强化产业育成功能,打造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核”,加速完善城市功能配套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