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风采】
◎孙嘉隆 杨 曌 本报记者 郑 莉
近日,记者从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常州工业职院)了解到,今年该校活用校地共建资源,提供多样化平台助推学生上好社会实践课,将社会实践“变身”一堂堂生动的国情民情乡情认知课。青年学子用青年视角和发展眼光,在实践中贴近基层实际,厚植“三农”情怀。
该校团委副书记苏周媛介绍,常州工业职院社会实践面向全体学生,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体系,写入人才培养方案。据统计,全校有25%以上的团支部向社区报到,每学期集中开展社区实践和志愿服务。
参观“东南仓”,学习“稻文化”,感受科技赋农的魅力;参与特色乡旅活动,学习“村社合一”的创新运营模式;体验犁耕、稻米去壳等农耕技术;组建团队,为当地农产品、文旅产品直播带货……不久前,该院组织学生在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镇东南村开展了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干货满满。
该校社会实践团团员发挥专业特长,在村里开展系统重装、软件安装与升级等电脑“义诊”志愿服务,向村民科普手机以及电脑日常维护知识。2022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王子雯说:“这次我们真正深入农村去听去看,感受到新农村发展的日新月异,提高了就业本领,坚定了自己未来奔赴基层贡献力量的决心。”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该校实践团通过实地走访、慰问家庭、调研村史等方式,了解村民生活现状,探索以“农家乐+窑文化+小菜园+打卡点”为代表的典型乡村特色文化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社会实践指导老师赵娜娜告诉记者,该校实践团依托蒲岸村耕读教育研学实践基地平台,教育引导师生厚植家国情怀、了解国情民情、增长知识才干、激发挺膺担当,取得了良好成效。
“我校优先立项与专业相结合的基层实践项目,加大对重点项目的遴选、培育和政策、资源、资金倾斜,并将实践重点项目培育与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培育相结合,在实践中见习专业所学。近年来,学校社会实践已逐步由‘日常锻炼’向‘专业实践’‘就业引导’转变,实践育人成效显著。”该校党委副书记毛伯民说。
不久前,毛伯民带领实践团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开展“党建引领、融合发展、校地聚链共赢”活动。通过党建互联互动、校地共育培养人才等一系列措施,学校逐步建立与百坭村长效结对共建机制,开拓校地共同发展新局面。
百坭村党支部书记周昌战介绍,活动期间,“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实践教育基地”“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教育基地”“青年教师实践教育基地”挂牌成立,未来将常态化开展师生实践教育活动,联合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多途径做好科技助农、技术帮扶项目,形成项目化合作范式。
“下一步,我校将选派优质师资到乐业县的中小学提供教育帮扶,同时也欢迎乐业县的学生走出大山,到常州访学,感受世界的美好,以此激励孩子们向上向善,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毛伯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