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9日 星期四
焕发非遗新活力 擦亮丝路新名片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非遗展区走笔

    ◎本报记者 何沛苁

    彩塑京剧脸谱、京式旗袍传统制作技艺、景泰蓝制作技艺、北京仿古瓷制作技艺、木版水印技艺……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非遗互动展区,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吸引了不少中外记者参观体验。

    这些造型精美、工艺精湛的艺术品不仅是创新使非遗焕发新生的重要成果,也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努力。

    共绘彩塑京剧脸谱

    “您可以照着这个脸谱样式来画,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涂色。”在彩塑京剧脸谱体验区,多米尼加共和国《里斯汀报》记者劳拉·卡斯蒂略在现场工作人员的讲解下,正耐心地给京剧脸谱上色。她说,之前在成都旅行,让她喜欢上了川剧变脸中的脸谱。“今天画京剧脸谱,是一次很有趣的体验。”卡斯蒂略表示。

    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彩塑京剧脸谱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林泓魁介绍,彩塑京剧脸谱起源于光绪年间,是汉、满两族共同创造的民间手工艺品,主要分布于京剧流行地区。其核心在于泥塑和彩绘,每一谱式都蕴含了历史故事或京剧表演、戏剧人物,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和历史认知价值。

    林泓魁告诉记者,活动现场推出了白描脸谱集合,来自各国的记者朋友可以在上面涂上自己喜爱的颜色,最后形成一幅完整的作品。“像这个脸谱是尼日利亚记者画的,他的笔触和我们不一样,不是大片渲染,而是用线条充满画面;这个是亚美尼亚记者画的,他只画了局部,额头和嘴的部分,而且选的颜色也非常淡。我觉得这些作品既展现了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也体现了‘一带一路’合作共建的理念。”

    京式旗袍深受喜爱

    在京式旗袍传统制作技艺展区,许多中外记者都体验了一次硬盘扣制作,包括冬奥题材的雪花盘扣,还有书签、胸针、挂件等。

    “针对此次活动,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易上手、又能了解我们京式旗袍制作技艺的物件,很多外国媒体朋友体验后,都赞不绝口。我觉得‘一带一路’真的是一个桥梁、纽带,让更多外国朋友了解到我们中国的非遗文化。”京式旗袍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凤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张凤兰介绍,京式旗袍具有宽边、重装饰、色彩华丽等特点,“京式旗袍和南方旗袍的‘味道’不同,它给人的感觉是大气、稳重、内敛。我们的旗袍主要以订制为主,不仅国内有很多订单,而且还受到了国外友人的欢迎和喜爱。”张凤兰说。

    景泰蓝工艺博采众长

    在景泰蓝制作技艺展区,古巴《吉隆报》记者利桑德拉·佩雷兹正准备体验掐丝与点蓝技艺。

    “在地理距离上,我们古巴离中国非常遥远,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参加这次论坛,更深入地了解‘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的推广及发展情况。”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利桑德拉·佩雷兹表示,参观非遗互动展区,就是想了解更多与中国相关的文化与知识。

    “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它是舶来品,起源于欧洲,从波斯也就是现在的伊朗,沿丝绸之路于元代末期传到中国,至明代景泰年间制作技艺逐渐成熟且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目前已有600多年的发展和传承。现在我们也将一些景泰蓝工艺品当作国礼赠送给外国友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钟连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我们把非遗技艺、传统手工技艺与当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应用在建筑装饰、室外景观等领域,如雁栖湖国际会都集贤厅内,18个大型景泰蓝斗拱,就是我们在创新之路上的经典之作。”钟连盛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