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紫金山实验室的未来网络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总控中心。 江苏省科技厅供图 |
◎本报记者 张 晔
“这是我们研制的20比特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整体性能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今年5月底,已经初步实现对外提供量子计算机研究和计算服务。”近日,在第二届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上,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技术负责人范博,带着量子计算机和天工量子云平台等创新成果,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面向未来,前瞻性、颠覆性技术创新领域成为世界各国的“兵家必争之地”。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制造强省,曾赢得“苏大强”的别称。如今,江苏聚焦创新苦练内功,针对量子科技、类脑智能、合成生物等前沿科技领域,正在抢抓机遇布局未来,力争形成颠覆性、变革性重大科技成果。
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苏大强”这个别称透露着人们对江苏的喜爱,同时包含着更多的期待。按照“强富美高”发展蓝图,“强”是摆在首位的。
聚焦关键技术 全力推进科研攻关
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月,技术分析会至少每周召开一次……在位于南京的紫金山实验室里,科研人员铆足干劲,抓紧时间进行技术攻关。
今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来到紫金山实验室,详细了解推进重大科技任务攻关等情况。
8月24日,紫金山实验室在第七届未来网络大会上发布“6G全频段全场景普适信道建模与仿真技术”等多项科技成果,为算力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紫金山实验室——一个诞生仅5年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而今已成为我国网络信息前沿关键技术的突破地。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对于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具有重要意义。
江苏建有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40多个、省实验室3个、省重点实验室140多个。作为江苏战略科技力量的主力军,各实验室坚持“四个面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取得新进展。
9月,江苏省出台《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首要内容。其目的就是要聚焦30个产业重点方向,强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产业发展各环节的衔接,努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瓶颈,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江苏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江苏省将聚焦“1650”现代化产业体系和“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瞄准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和未来产业的30个重点领域方向,全力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自主可控,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优势产业。
目前,江苏省科技厅正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组织推进89项产业前瞻技术研发项目和85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部署实施15项左右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着力实现重大突破。
强化企业主体 产业集群规模显现
能根据病患的体型自动调整参数,可以克服气化效应的微泡共振造影技术,帮助医生准确快速找到穿刺针的智能视野穿刺探头技术……近日,位于昆山高新区的泽朴医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传来好消息,该公司研制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继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认证后,又取得江苏省药监局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这意味着,这台搭载了8种探头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正式加入高端介入超声系统的竞争。“竞逐生物科技新赛道,我们的底气来自硬核的技术创新力。”泽朴医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科研经费投入强度衡量的是一个区域“把钱变为知识”的魄力。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等衡量的是一个区域的科研产出能力。
“十三五”以来,江苏坚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切实将创新资源引入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建在企业、科技服务覆盖到企业、科技政策落实到企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据统计,目前,江苏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8.7万家,居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达4.4万家,居全国第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30%。全省85%的研发投入由企业完成,80%的科技平台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在企业,70%的有效发明专利由企业创造。
近年来,江苏围绕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聚焦产业科技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全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脊梁”。目前,江苏智能装备、电子及通信设备、新材料产业产值超过万亿元,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全国第一,新能源产业连续3年保持近40%的高速增长。
“十三五”以来,江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达10%左右,成为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重视基础研究 经济发展后劲十足
实现“双碳”目标,清洁高效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是重要途径之一。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谭海仁教授团队研制的全钙钛矿光伏电池及组件,先后6次打破世界纪录并入选光伏电池效率纪录榜单。如今,谭海仁的名片上又多了一个头衔:仁烁光能(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该公司的150兆瓦钙钛矿电池产线将在今年第四季度投产。
从基础研究到走向产业化,南京大学支持谭海仁走出了一条清晰明确的发展路径。
江苏还有许多企业逆流而上,在基础研究的创新“无人区”持续探索。
广东江门,地下700米深处,江门中微子实验室正在紧张建设中。其中,就有许多江苏企业的身影:北方夜视南京分公司研制的数万只高性能光电倍增管,将捕捉到的中微子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放大1000万倍;江苏泰兴汤臣公司生产的巨大有机玻璃球体,是探测器的核心结构;南京烷基苯厂研制的2万吨高度纯净液体闪烁体,总共杂质不超过8毫克……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一直以来,江苏高度重视基础研究。江苏是全国最早在省级层面设立自然科学基金的省份。2022年江苏省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约为166.14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支出比重约4.5%。同时,江苏还积极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促进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对接融通。
“十四五”期间,江苏将以基础前沿重大科学问题突破为导向,重点选拔和培养“帅才型”战略科学家;探索设立科学家工作室,开辟“科研特区”。落实企业基础研究支出税收优惠等政策,对基础研究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的企业给予后补助支持。支持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探索以企业家“挂帅”方式实施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鼓励和引导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重大基础研究平台,吸引更多基础研究人才加入企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