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08日 星期五
驰骋数据战场 托举“飞鲨”翱翔
该大队测试兵正在采集战机数据。 于涛摄

    ◎赵 楠  郑金忠  本报记者 张 强

    作为舰载机飞行事业中特殊又关键的一环,该大队的主要使命是舰载机测试评估。大队官兵们以鼠标、键盘为枪,驰骋数据战场,攻克制约舰载机战斗力生成的诸多难题,加快了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培养进程,成为助推“飞鲨”翱翔海天的科技引擎。

    辽阔的海空,蔚蓝深邃。伴随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两架被誉为“飞鲨”的歼-15战机追逐缠斗,从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中央塔台上空掠过。

    短时间内,海量数据“涌入”塔台,高度、速度、气象等信息在塔台研战室内一方方屏幕上跳动。经过该基地某大队数据工程师涂帅自主研发的讲评系统的梳理转化,这些数据重组成红、蓝两架虚拟战机,“悬停”在研战室内的大屏幕上。这两架虚拟战机将“重演”对抗过程,并由专业分析师对该过程进行复盘。

    “数据像云,托举舰载机飞行人才成长;数据像风,推动舰载机飞行事业高速发展。”在涂帅眼中,他和战友们的工作就是“聚云化风”。他们的工作点位遍布机场战训各角落,他们的战位贯穿“飞鲨”起降各环节。

    作为舰载机飞行事业中特殊又关键的一环,该大队的主要使命是舰载机测试评估。大队官兵们以鼠标、键盘为枪,驰骋数据战场,攻克制约舰载机战斗力生成的诸多难题。自大队承建以来,核心测试评估能力实现昼间、夜间和陆基、舰基全覆盖,加快了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培养进程,成为助推“飞鲨”翱翔海天的科技引擎。

    争分夺秒掌握“数据弹药”

    机棚旁边的草地上,一群蚂蚁奔波忙碌,争分夺秒地运输着赖以生存的食物。说起来,采集战机数据的中士沈健全的工作和这群蚂蚁也有些类似。随着战机归航,轰鸣声由远及近,沈健全也将带着他的两个小徒弟,完成数据采集工作。

    这里没有硝烟弥漫,无声的数据战场上,沈健全只有一个敌人——时间。作为数据采集技师,他要最快最精准地采集每一批战机数据,上传至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完成舰载战斗机测试评估工作的第一环。

    战机滑行入库,保障车辆、机务兵从各个角落围了上来,准备检修战机、补充燃料。趁着车辆行驶的短短几分钟,沈健全带着一个徒弟冲刺到战机旁,拿出仪器采集数据。而另一个徒弟则站在机棚入口,略带紧张地汇报供给车辆和机务的位置。

    “师傅,这架的数据下载完了。”冬日里,徒弟冻得小脸通红,但是采集数据时仍然十分麻利。

    “走!”三个人拎着20公斤重的装备一路狂奔到下一个机棚,争分夺秒地完成任务。

    “为什么要这么赶?”一开始徒弟不太理解。直到有一次数据断线重新采集,耽误了两分钟,赶到下一个机棚时加油车抢了先。按理说也没什么不妥,但采集数据不及时,没有新鲜的数据,飞行员实时讲评工作就无法开展。从那以后再采集数据时,沈健全发现小徒弟比以前更加用心。

    “大炮巨舰的时代,谁的火力强谁就能打赢一场战争,现在可不一样。”上传数据时沈健全感慨道,信息数据赋能的时代,衡量未来战场的胜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谁能掌握更精准的“数据弹药”。

    能力量化使训练更加高效

    蚂蚁搬运的食物最终要转化为能量,数据也一样。沈健全采集完的数据都将通过光纤网络传输到数据分析系统,该大队飞行训练评估团队会将其中的数据汇总、分析、转换,最终形成飞行质量评估报告。

    “阶段性飞行数据和飞行质量评估报告能将飞行员能力量化,从而科学评判飞行员是否具备参加航母资质考核的能力和资格。”该大队大队长石治国说。

    记者翻开一份飞行质量评估报告,一个由蓝绿线构成的线形图映入眼帘。负责撰写评估报告的工程师王力介绍,两条线分别代表实际动作与规范动作,无论油杆操作、战术姿态还是下滑曲线,都能反映在这个线形图中。

    对人才能力进行数据量化会有怎样的效果?飞行员赵鑫淼讲述了自己学飞的一段经历。

    刚接触舰载机飞行时,赵鑫淼的飞行技术总是不太稳定。问及原因,赵鑫淼说:“操纵杆要求精准掌控,精度不好把握。”

    如何帮助他克服飞行偏差?飞行教官徐璨认为,可以借助数据量化使赵鑫淼在脑海中形成关于操纵方法的直观认识。接下来,在每一阶段飞行结束后,徐璨都会结合飞行质量评估报告,帮助赵鑫淼仔细分析迎角、方向、高度等各项数据,调整补差训练方案。经过一周的训练,赵鑫淼成绩大幅提升。

    “飞行质量评估报告的运用验证了应用量化数据进行人才培养的可行性,但仅通过一张纸质报告已经无法满足飞行员的培训需求了。”该大队某中心主任张野说。随后在研讨会上,他提出研发数据共享平台,通过数据打造能上舰、会讲评、善指挥、研教学、精组训、敢胜战的“六边形”飞行勇士。

    有了方向后,涂帅开始牵头自主研发飞行训练辅助系统。两个月后,存有海量舰载战斗机飞行训练视频、数据、案例和教材的飞行训练辅助系统投入训练一线,飞行员可随时登录账号查看飞行质量评估报告,掌握飞行进度,做到一键即知、数据共享、量化能力。

    一段时间后,在网络室观看自己飞行视频和操杆曲线的飞行员孙毅飞说:“采用‘数据+’模式量化评估,成绩、短板一目了然,训练更加科学高效!”

    让战机飞行姿态一目了然

    飞行训练辅助系统投入使用后,涂帅松了一口气。他本以为有了这套系统就可以高枕无忧,但不想战场节奏变动之快超乎想象。

    “我们大队不仅要保障日常飞行训练,更要在战术讲评上提供精准参考。”石治国随即任命涂帅组织大队技术骨干自主研发全面、精准、专业分析战术飞行参数的讲评系统。

    从0到1,从训到战。涂帅和飞行员进行多次沟通后,带领研发小组成员编写系统程序,调配各项参数。经过一个半月的加班加点,两条清晰的战机飞行轨迹在屏幕上显现,实时飞行姿态一目了然,各项数据分布两旁,系统完整地复盘了红蓝对抗的整场训练。看到这一幕,飞行教官们向涂帅竖起了大拇指。

    陆地组训,海上实战,随着战机飞向远海大洋,数据工程师的目光也追随“飞鲨”从陆地转向深蓝。但新的问题又摆在眼前,陆基飞行有恒定的环境条件,舰基飞行只有恒定的起落点,变幻莫测的海上环境极大地影响了飞行质量评估工作。

    “不仅要计算风速的影响,甲板上由于水雾摩擦力减小的情况也要考虑进去。”大队助理工程师陈洋在大队“擎鹰讲堂”上分享第一次和师傅张明执行舰基飞行质量评估任务的经历。

    经过舰基飞行保障工作的锤炼,陈洋算得上半个“海洋环境研究专家”了。在航母上,他伏在仪器前不断根据舰基飞行训练情况编写报告,测算风速评估舰基环境。在他的指尖敲打中,每个架次的训练情况形成了一张张舰基飞行质量评估报告,流向飞行教官的手中,成为飞行员是否取得着舰资质的重要评判依据。

    在最近的航段任务中,陈洋从“徒弟”成长为“师傅”,担任起舰基评估工作负责人的角色,他将带着自己的徒弟踏上新的征程。站在航母甲板上,陈洋眼神坚毅眺望远方,他仿佛看到数据如云如风,正托举战鹰翱翔海天之上。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