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 (实习记者吴叶凡)近日,国际标准ISO 22188:2023《放射性物质非故意转移和非法运输的监测》正式发布,这是中核集团首个主导修订的ISO国际标准,增强了中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话语权。
放射性物质的监测用途广泛,是防范放射源和核材料非故意转移和非法运输的必要手段,在边境口岸、海港、机场、大型公众活动现场等场所的应用尤为关键。
ISO 22188:2004《放射性物质非故意转移和非法运输的监测》于2004年首次发布。随着时代的变迁,对标准进行修订成为迫切任务。一方面,放射性物质的监测技术不断发展、设备持续更新;另一方面,监测技术的应用场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大型公众活动的安保、核医学等新应用场景不断增加。
201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核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辐射防护分技术委员会(ISO/TC85/SC2)咨询委员会调查研究后决定对该标准进行修订。在中核集团科技质量与信息化部统筹下,原子能院积极主动承担任务,经多方努力,项目于2020年12月正式立项,原子能院放射化学研究所何丽霞研究员同时担任工作组召集人和主导专家,组织并具体负责修订工作。
标准的修订过程存在诸多难点。何丽霞9月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作为综合性、指导性的ISO国际标准,《放射性物质非故意转移和非法运输的监测》囊括内容十分广泛,需综合考虑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等机构出版发布的相关内容,这使得修订工作犹如在编纂一部“百科全书”。
其次,标准的涉及场景也非常多样,涵盖海关港口、大型公众活动、核医学治疗等不同类型,不同国家对放射性物质也有着不同的监管流程,语言的不通也增加了修订工作的挑战性。何丽霞说:“按照ISO/TC85的管理模式,我们工作组成员由不同国家的技术专家组成,彼此之间都是第一次接触,除了技术的难度,语言也是最大的难点。”
何丽霞表示,在维持标准目标和范围不变的前提下,项目团队对标准结构、设备类别、引用标准和参考文献等部分进行了全面修订,涉及的设备由原来的3类增加到了7类,引用的标准和参考文献数量增加到原标准的两倍多。修订过程中,各阶段标准草案投票均获得20余个ISO投票权成员国100%的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