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青岛高新区企业博锲思智能装备(青岛)有限公司生产场景。受访者供图 |
◎本报记者 宋迎迎 通讯员 肖玲玲
工业中央空调有了“智慧大脑”;机械手上阵解决石膏板包装痛点;一个贯穿采购、研发、制造、运输、办公等生产经营全链条的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在企业中出现……7月上旬,科技日报记者走进青岛高新区,一系列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转型案例彰显着该园区以转型促制造业攀高逐新的发展趋势。
为工业设备安装“智慧大脑”
在青岛高新区企业青岛乐控电气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里,崔晓冬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电脑屏幕上,远在千里之外的工业空调设备运行情况一目了然。
崔晓冬介绍,工业中央空调需要一套中枢系统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我们研发的这套中枢系统相当于工业中央空调的‘大脑’。通过中枢系统,操作人员可通过电脑或者手机端的管理平台,对系统内任何一台机器进行监测,一旦出现问题会弹窗实时警报。”崔晓冬说。
工业设备安装上“智慧大脑”,让制造工厂更“聪明”。而工业机器人上阵,则直接地优化了制造业流程。
在青岛高新区一家大型石膏企业生产车间内,记者看到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机械臂正有条不紊地抓取石膏板、张贴合格证、取放护角。这正是青岛高新区企业博锲思智能装备(青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锲思)研发的“机器人贴标上盖板系统方案”。
青岛高新区在鼓励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加速推进工业领域节能降碳,坚持数字化、绿色化双驱发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青岛高新区把推进制造业绿色化转型作为发展重点,通过建设绿色工厂、实施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等方式,打造了一批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的标杆。
在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尔生物医疗)厂区,绿色元素无处不在。通过系列节能降碳举措,海尔生物医疗工厂每年可减少碳排放273.27吨,探索出一条颇具高端医疗装备产业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位于青岛高新区的力鼎智能装备(青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鼎智能)深耕机械制造领域,为新能源、商用车、乘用车、工程机械等行业提供智能一体化产线。前不久,该企业入选2023年青岛市绿色制造示范拟认定名单,获评绿色工厂。
在工业领域探路绿色发展的同时,青岛高新区通过精细化管控、全过程监管等方式,已全面淘汰燃煤供热锅炉,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青岛高新区将绿色低碳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鼓励企业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新科技、新装备,从源头降低能源消耗,削减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青岛高新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天传说。
政策发力构建良性生态圈
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既是企业迎难而上的主动作为,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有力支持。青岛高新区密集发布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发展、鼓励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系列精准扶持政策,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构建良性生态圈。
相关政策明确指出,对购买使用工业机器人产品的企业,根据上级奖补资金给予50%配套奖励。其中对购买青岛高新区企业生产或集成的机器人产品的企业,再根据上级奖补资金给予50%配套奖励。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绿色制造、绿色数据中心等示范项目或荣誉称号的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20万元奖励。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对符合条件的绿色低碳项目给予绿色信贷等金融支持。
在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的过程中,青岛高新区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关注,目前已累计向70余家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授信超2.7亿元,为企业发展增添强劲动能。
“接下来,青岛高新区将推进智能制造和工业机器人的普及应用,鼓励企业节能降碳,建立起清洁、高效的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不断攀高逐新。”李天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