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26日 星期一
用技艺诠释工匠精神 用政策保障人才成长
——从山东首届职业技能大赛看技能人才培养
视觉中国供图

◎新华社记者 邵鲁文

    

    设置89个赛项、参赛选手达1393名、裁判人员1378名……近日在山东青岛举行的第一届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是山东规模最大、项目最多的职业技能综合性赛事。记者走进比赛现场看到,参赛选手纷纷亮出绝技,切磋技艺。同时,得益于近年来山东一系列政策支持,技能人才的成长路径正变得越来越宽。

    参赛人员精湛技艺展现工匠本色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潘文勇介绍,山东是技能人才大省,全省高技能人才数量超过379万人。为营造崇技尚能的社会氛围,给技能人才提供交流平台,山东举办首届职业技能大赛。

    记者在大赛现场看到,电气装置、装配钳工、重型车辆维修等传统技工领域赛项竞争激烈,每位选手都针对比赛设置的题目绞尽脑汁,一旦有了思路,就马不停蹄动手操作起来。

    青岛市技师学院数字网络技术学院2019级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学生于平灏,是此次大赛电子技术赛项的参赛选手。他告诉记者:“比赛既考察选手的电路设计能力,也检验选手的电子线路安装与调试实操水平,对个人技能提升帮助很大。”

    “技能大赛既考验选手的熟练度也要求操作有较高的精细度,此外,对于外语、各类工业软件使用等都有较高要求。”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执委会技术和赛务工作组组长姚明芳说,这就让每位选手在比赛中精益求精,展现工匠本色。

    新领域、新产业、新技术融入大赛项目

    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传统的技工类比赛项目,还有很多赛项见不到电焊枪、锯、螺丝刀等工具,也看不到数控机床等传统加工设备,而主要靠选手操作机器人,或在电脑前进行编程、设计来“决出高下”。这些赛项包括机器人系统集成、工业设计技术、网络系统管理、数字建造等。

    大赛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山东此次职业技能大赛聚焦服务产业发展,在赛项设置上充分考虑了工业4.0、移动机器人、云计算、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等新兴产业,将相关技术充分融入比赛中。

    山东职业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赛项裁判、青岛市技师学院工业机器人教研室主任陈建鑫说,当前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不只局限在生产一线,正在向能够对设备进行编程、调试、维护等复合型方向发展。能在此次比赛中脱颖而出的选手,绝不仅是一线工人,完全可以在工厂担任设备调试工程师的角色,今后还可以向电气工程师方向发展,实现从工人到工匠,再到工程师的转变。

    山东技师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教师苏子民,此次带学生来参加机器人系统集成赛项的比赛。他表示:“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是制造业企业技改的大趋势,机器人操作与编程、工业软件应用等领域的人才需求会大幅增加,通过比赛能让更多选手提升技能水平。”

    打通上升路径确保“行行出状元”

    职业技能大赛的参赛者,绝大多数是技工院校的在校学生,或者在工厂生产一线工作的技术工人,如何确保这部分群体今后持续进步,尤其是打通成长路径,记者在比赛现场采访了山东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让技术工人有奔头、长本事、得实惠三方面,山东正不断完善保障政策,为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成才创造条件、提供平台。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张龙说,为解决长期以来技能人才发展渠道窄的问题,山东抓住人才评价这个“牛鼻子”,深化高技能人才与技术人才“贯通互评”,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可直接横向申报相应层次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目前,贯通互评领域覆盖农业、工艺美术等8个职称系列。

    除此之外,山东还将长期以来由政府主导的技能人才评价向企业自主转变,建立起谁使用、谁评价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目前已累计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67.5万本。“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充分尊重了企业的主体作用,让企业可以根据实际,结合员工在岗位一线创造的业绩、成果等综合评价职工。”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张涛说:“此次山东职业技能大赛,既为技能人才展示技能、切磋技艺提供了舞台,也为壮大山东技能人才队伍提供了契机。人社部门将持续深化技能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