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本报记者 张 晔 金 凤
2022年5月18日,在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回信,勉励大家大力弘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在坚持立德树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上再创佳绩,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上争做表率。
一年来,南京大学在全校范围开展“大讨论”,围绕如何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如何破解国家对科学技术日益迫切的需求和南大供给能力不足这一矛盾,广开言路、集纳众智。通过1112场座谈调研、3万多人次参与,制定并实施“奋进行动”方案。
一年来,南大瞄准“卡脖子”问题,“上天入地”服务国家;聚焦前瞻性课题,基础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回应“卡嗓子”难题,鉴古通今发出南大声音。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谭海仁围绕高效低成本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这一前沿和颠覆性低碳技术开展研究,带领团队耗时一年多终于突破瓶颈,初步实现两层钙钛矿的叠加,叠层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连续5次打破世界纪录,助力我国叠层光伏技术实现从跟跑、并跑再到领跑。
“总书记在回信中表达了对我们青年学者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是我们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前行的无穷动力。”谭海仁表示,将在科研上作出更多贡献,开发更多新型高效率的光伏电池,用科技硬实力为国家“双碳”目标服务,推动科技自立自强。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殷殷嘱托,字字千钧,是嘉许、是勉励、是厚望,是厚植家国情怀的南大人迎来的更大荣光和崭新使命。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高方表示:“外语学科具有融通中外的独特优势,我们积极服务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固本求新,强化内涵建设,推进交叉融合,实现外语学科的知识体系创新。”
高方和同事参与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牵头的“理解当代中国”外语教材的编写,他自己担任《法语演讲教材》主编,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中涵养学生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强化国际传播能力。他参与的突出“讲好中国故事”能力培养的外语专业教育创新与实践,获得2021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一年来,南京大学全体师生员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学校党委坚持用回信精神激励教师,引导青年教师常怀报国之心、永秉报国之志;坚持用回信精神教育学生,让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成为南大莘莘学子的毕生志向追求。
南京大学商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许润达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这样的学术氛围和精神感召下,他深受触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和研究。“未来我将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中,聚焦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江苏发展中的新问题、基层实践的新探索等领域,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更多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致力于把学术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许润达说。
南京大学党委书记、中科院院士谭铁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饱含对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和南大的殷殷期望。报效国家、服务人民是南京大学一以贯之的光荣传统、如火如荼的生动实践、孜孜不倦的永恒使命。在121年的办学历程中,南京大学及其前身始终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教之进步,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过去的一年中,南京大学全体师生员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以启动实施“奋进行动”为抓手,做到学习用真心、部署出实招、贯彻见成效,扎实开展学习重要回信精神系列活动,系统谋划落实重要回信精神工作部署,真抓实干贯彻重要回信实践要求。放眼未来,南京大学将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进一步贯穿于“奋进行动”的全过程和各领域。